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
- 作品数:35 被引量:647H指数:14
- 相关作者:朱清科秦伟刘中奇赵磊磊邝高明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4种滨海造林树种耐盐性评价被引量:22
- 2011年
- 基于室内盐胁迫处理试验,观察分析耐旱桑、果桑、胡杨、柽柳4个树种受盐害影响发生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受盐害症状以耐旱桑表现最严重,其后从重到轻依次是果桑、胡杨、柽柳;随着盐胁迫质量分数的提高,光合作用受抑制加剧,耐旱桑和果桑受盐害影响较重且差异不显著,柽柳次之,胡杨受盐害影响最轻;叶绿素质量浓度随着盐胁迫质量分数增大整体呈降低趋势;盐胁迫处理使各树种的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盐胁迫处理质量分数的升高成倍数增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4个供试树种的耐盐性,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胡杨、柽柳、耐旱桑、果桑。
- 刘昊华虞毅丁国栋殷小琳张建宇
- 关键词:盐胁迫耐盐能力隶属函数法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被引量:12
- 2008年
-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 岳永杰余新晓慕长龙刘兴良宿以明郑绍伟
- 关键词:干旱河谷生物量根长密度
- 陕北黄土区封育流域植物多样性及对地形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我国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不同立地类型内的光温水热等基础环境条件的异质性影响了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该文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为例,取自然恢复流域进行调查试验,探究本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地形影响机理。试验运用植物样方调查法,针对退耕封育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阴坡和半阴坡主要由铁杆蒿,茭蒿和百里香群从组成;而半阳坡和阳坡主要是由铁杆蒿,冷蒿和针茅群从组成。坡向对于植物群落多样性各指数的影响显著(P<0.05),但坡度影响几乎都不显著(P>0.05)。缓坡条件下多样性指数变化为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阳坡;陡坡条件下各指数变化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浅沟的植物群落有小型灌木出现,物种丰富度为1.77,比对照坡面高了0.03,地上生物量为0.1077kg/m2,比对照坡面高0.036kg/m2。说明在植被恢复重建中阴坡和浅沟微地形的自然演替速率更快。
- 谭枭朱清科谢芮刘中奇
- 关键词:黄土区植被恢复地形
- 种子包衣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9
- 2009年
- 根据国内外种子包衣的研究和发展,介绍了种子包衣现有技术方法,种衣剂的概念、作用机理、成分和分类、以及种衣剂功能的研究进展,包衣机械研发和使用概况,提出了中国种子包衣研究的薄弱方面,以期为中国的种子包衣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 赵磊磊聂立水朱清科苟丽晖
- 关键词:种子包衣种衣剂
- 基于RS和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侵蚀地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6
- 2010年
- 为了解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地形特征,基于Quc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了坡面浅沟及其地形参数,并对浅沟侵蚀的地形特征参数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坡度、长度、坡向以及上坡长度是影响坡面浅沟数量的主要地形要素,而浅沟侵蚀地形特征主要由坡面坡度、坡面长度、上坡长度和汇流面积共同决定;坡面长度与浅沟平均长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坡面坡度与浅沟频度、浅沟坡度与其上坡长度间则均满足二次曲线;发生浅沟侵蚀的上限与下限临界坡度分别介于26~27°和15~20°,临界坡长介于50~80m;由浅沟坡度的正弦值与汇流面积确定出浅沟分布的临界曲线;阳向坡面的平均浅沟长度小于阴向坡面。基于RS和GIS技术能有效确定浅沟侵蚀地形特征,为黄土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秦伟朱清科赵磊磊邝高明
-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浅沟侵蚀黄土丘陵沟壑区
- 基于GIS和RUSLE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估被引量:73
- 2009年
- 对基于上坡汇流面积的坡长因子算法进行改进,提出考虑上坡土地利用/覆盖对汇流影响的坡长因子算法,运用GIS和RUSLE评估黄土高原四面窑沟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侵蚀强度4399.79t/(km2·a),属中度侵蚀;侵蚀强度和侵蚀量均随坡度增加而显著增加,80.59%的侵蚀量来源于占流域总面积59.06%的25°以上坡度带;不同坡向的侵蚀强度表现为正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正阴坡,其中,占总面积45.07%的阳坡产生56.50%的侵蚀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总面积57.07%的草地产生96.37%的侵蚀量,成为目前流域内主要侵蚀产沙源。研究为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在黄土高原进行侵蚀评估提供技术范例,为该区侵蚀防治和水土资源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 秦伟朱清科张岩
- 关键词:土壤地理信息系统黄土高原
- 浅析沙棘根系在砒砂岩地区坡面上的分布被引量:10
- 2007年
- 以人工种植在砒砂岩地区坡面上的中国沙棘的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不同径级的三个生长指标:根密度、根长、根量进行研究,可以得出:沙棘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范围内,这种分布为浅根型分布,且水平根系比较发达。对于径级〈3 mm的根系,它的根密度值在表层最大,之后沿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它径级的根系其根密度的实测点分布呈现出表层较少,10-20 cm处最大,20 cm以下沿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规律。根长随根系径级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根量则反之,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主要分布在0-40 cm的土层内,在表层最多。
- 武晶王百田郭红艳廖行
- 关键词:沙棘根系砒砂岩坡面
- 中捷农场滨海盐碱地立地类型划分及其植被恢复技术被引量:13
- 2010年
- 为了指导滨海盐碱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恢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与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中捷农场45块样地的土壤类型、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距海距离、盐分类型、土壤质地、pH值、海拔等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盐碱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为盐渍化土壤形成因子、土壤因子和碱化度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贡献大小的变量依次为距海距离>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海拔>盐分类型>土壤含盐量>pH值;中捷农场的滨海盐碱地可划分出滨海盐化潮土、滨海盐化草甸土和滨海盐土3类立地类型和11类立地亚型,不同立地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中捷农场盐碱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李红丽丁国栋董智刘玉涛赵名彦
-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聚类分析植被恢复
- 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被引量:10
- 2010年
-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这种典型的困难立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建设。本文选取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提取相关地形信息研究其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占45%~54%,表现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②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高塬沟壑区呈左偏态分布,其他样区均基本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丘五区和过渡地带呈双峰现象。③不同类型沟壑区梁峁坡面积比例关系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沟坡面积比例为: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高塬沟壑区;川台地面积比例为:丘五区>过渡地带>丘二区>高塬沟壑。④不同类型沟壑区各立地类型组所占的面积比例各不相同,除高塬沟壑区外基本呈阳向缓坡组>阳向陡险坡组>坡顶或沟底。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抗旱造林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 赵荟朱清科秦伟张英安彦川薛智德刘中奇
- 关键词:干旱阳坡地域分异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黄土高原
- 陕北黄土区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采用定点动态监测的方法对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内的阳坡微地形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微地形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滞后于降雨的季节变化,其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旱季大于雨季;(2)在0—18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地形土壤含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变异系数减小;(3)微地形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具有差异,在0—20 cm土层,所有微地形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对照坡面,土壤含水量呈现:缓台>塌陷>切沟>陡坎>浅沟;2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表现为:切沟>缓台>塌陷>陡坎>浅沟>坡面;80—18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最大的是缓台,坡面、浅沟、切沟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多,陡坎土壤含水量比坡面略小,塌陷土壤含水量最小。
- 王晶朱清科赵荟云雷刘中奇邝高明谢静
- 关键词:微地形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