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1-1-053)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邓忠良楚磊陈亮柯珍勇陈富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颈椎
  • 2篇摘除
  • 2篇髓核
  • 2篇髓核摘除
  • 2篇髓核摘除术
  • 2篇椎间盘
  • 2篇颈椎间盘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入路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电生理监...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生理学
  • 1篇手术
  • 1篇突出症
  • 1篇切除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邓忠良
  • 2篇陈亮
  • 2篇楚磊
  • 1篇程昀
  • 1篇汪洋
  • 1篇陈富
  • 1篇柯珍勇
  • 1篇石磊
  • 1篇肖福涛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颈椎手术技术的改进,手术数量也大为增加,术中脊髓、神经根等受损伤的风险亦随之增高,因此有效的术中神经监护很有必要。过去多采取全麻术中唤醒甚至局麻来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但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手术操作而增加手术风险。神经电生理监测则是用来评估脊髓、神经的功能,以识别任何可能演变为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
雍浩川邓忠良
关键词:神经系统电生理学颈椎
经椎体入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减压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3—9月,选取4具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男女各2具,年龄50~70岁。术前CT检查确定手术靶点和设计骨性通道,经C4、C5、C6、C7椎体入路手术各1具。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入工作外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磨除骨质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及骨赘。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曝光次数,术后CT检查解剖术区相应组织结构。结果4具尸体均完成经椎体入路的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C4和C5骨性通道方向为前上至后下,C6和C7为前下至后上。手术时间分别为92、73、65和60 min,平均72.5 min;术中透视次数24、21、19和18次,平均20.5次。术后CT检查证实骨性通道完整,椎体无骨折塌陷。结论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脊髓与神经根减压是可行的,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陈亮肖福涛楚磊石磊余柯晓于庆帅邓忠良
关键词:颈椎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楚磊陈亮汪洋柯珍勇陈富程昀邓忠良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窥镜后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