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313)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周伟薇杨春时林朝霞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许地山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2篇非基督教运动
  • 1篇代文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美学
  • 1篇生态自我
  • 1篇思潮
  • 1篇前科学
  • 1篇主义
  • 1篇文学
  • 1篇现代文
  • 1篇现代文学
  • 1篇美学
  • 1篇美学视域
  • 1篇民族
  • 1篇民族主义
  • 1篇科学思潮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3篇集美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作者

  • 3篇周伟薇
  • 1篇林朝霞
  • 1篇杨春时

传媒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基督教运动与冰心的创作转向
冰心最初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家与基督教新文艺运动作家的双重身份登上文坛,创作了大量信仰话语、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和谐共生的作品。经历非基督教运动之后,冰心创作出现了20年代中后期的沉默与30年代的转向,信仰话语与马克思主...
周伟薇
关键词:非基督教运动中国现代文学
文献传递
19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与许地山的回应被引量:2
2017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许多文化精英和社会团体都厕身其间。在运动伊始,许地山分别做了《宗教的生长与灭亡》(1922)、《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1923)的演讲,直接回应了非基督教运动,并参与了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建为中华教会这一基督教本色化过程。在运动高潮期,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许地山撰写《反基督教的中国》(1927),考察中国反基督教的原因和过程,检审中国的文化历史心理结构。在举国伐耶的时代,许地山保持了独立的思考,坚持神圣超越价值的追求。
周伟薇
关键词:许地山非基督教运动民族主义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许地山创作
2013年
许地山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世界的返魅、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自我三个方面。其创作显现的生态美学特征植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尤其是基督教与佛教。基督教与佛教构成了其创作的神学基础,并给予其创作深层的理论底蕴和书写动力。
周伟薇
关键词:生态美学许地山生态自我
中国科学思潮的失真——重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林朝霞杨春时
关键词:科学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