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742)

作品数:19 被引量:169H指数:8
相关作者:欧国强何思明柳金峰王东坡黄江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石流
  • 10篇泥石
  • 10篇泥石流
  • 2篇地震
  • 2篇灾害
  • 2篇震后
  • 2篇棚洞
  • 2篇滚石
  • 1篇地基
  • 1篇地震后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响应研究
  • 1篇岩体
  • 1篇岩体裂隙
  • 1篇雨型
  • 1篇载力
  • 1篇粘性
  • 1篇粘性泥石流
  • 1篇粘滞性
  • 1篇容重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四川省交通厅...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广西华蓝设计...

作者

  • 10篇欧国强
  • 6篇何思明
  • 5篇柳金峰
  • 4篇吕娟
  • 4篇王东坡
  • 4篇黄江成
  • 3篇王钧
  • 3篇季宪军
  • 3篇潘华利
  • 3篇杨顺
  • 2篇张晓曦
  • 2篇舒安平
  • 2篇杨凯
  • 2篇范建容
  • 2篇陆桂红
  • 2篇游勇
  • 1篇师哲
  • 1篇吴永
  • 1篇欧阳朝军
  • 1篇吴恒滨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西藏科技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4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F法的震后泥石流频发区灾害主控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汶川地震极震区都江堰深溪沟流域为研究区,在震后孕灾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控因子为丰富的物源条件和易于灾害发生的地形地貌条件,并采用确定性系数CF法,定量分析了复杂地形地貌条件对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确定了该流域最有利于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高程、坡度和坡向范围;并将研究结果和震后丰富的物源条件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了主控因子共同作用下深溪沟流域泥石流灾害最危险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为震后深溪沟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的成因分析及对震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区划、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王钧欧国强杨顺季宪军陆桂红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主控因子
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2012年
崩滑土体坡面运动包括刚性块体整体滑动、崩滑泥流、崩滑破碎3种形态;根据粗颗粒间介质差异,崩滑破碎运动可分为无粘碎屑崩滑运动、粘性碎屑崩滑运动;根据运动过程不同形态,将崩滑破碎运动分为崩滑破碎、粗颗粒与泥浆混合运动、泥石流3个阶段。概述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调查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块体滑动摩擦理论、流体理论、散粒体理论在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应用情况,指出块体滑动摩擦理论、流体理论在描述崩滑破碎运动过程的不足;分析崩滑破碎后,间隙介质对粗颗粒运动的影响,指出目前散粒体理论描述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的不足,提出通过设定颗粒间的细观力学参数来再现崩滑土体复杂破碎运动过程的思路和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季宪军欧国强杨顺王钧
关键词:山地灾害粘滞性
粘性泥石流扇状地发展过程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不同泥石流容重、不同堆积区坡度条件、不同水槽坡度条件的泥石流连续堆积实验共3组106次实验,定量地探讨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以泥石流扇状地纵、横方向的平均堆积坡度为依据,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扇状地在纵、横方向快速发展为特征。第二阶段扇状地纵向不再发展,以横向发展为主。第三阶段以扇状地纵向发展为主,横向发展缓慢。
柳金峰欧国强游勇
关键词:粘性泥石流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开发潜力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泥石流冲积扇是山区难能可贵的相对平坦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结合室内Quick Bird 10m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选取冲积扇面积、灌溉水源、泥石流频率、防治措施、已开发比例5个评价因子,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白龙江中游172个泥石流冲积扇总面积约为30.0km2,占河谷平坦地面积的52.07%;二是泥石流冲积扇在白龙江干热河谷所占的面积相当大,开发潜力高的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有90个,占总数的52.3%。由此可见,整个白龙江中游区泥石流冲积扇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其中以沙湾-固水子段的开发潜力最高。
柳金峰黄江成欧国强吕娟范建容
关键词: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
沟道约束条件下泥石流扇状堆积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为研究沟道约束对泥石流扇形堆积形态的影响,开展了7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①有、无沟道条件下泥石流形成的扇状堆积在纵、横断面和平面形态上有明显差异,有沟道约束的扇状堆积宽度、厚度和纵断面平均坡度均小于无沟道约束的,而扇状堆积长度和中部横断面坡度大于无沟道约束的;②沟道深浅对泥石流扇状堆积形态有一定的影响,最大堆积长度宽浅型<窄深型,最大堆积宽度和最大堆积厚度宽浅型>窄深型;③可以用沟道的水力半径来反映对泥石流的排泄能力,水力半径越大,沟道对泥石流的排泄能力越强,其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在平面形态上越长越窄。
柳金峰欧国强游勇陈顺理吕娟
关键词:泥石流
分层地基中抗拔桩破裂面的确定方法与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应用水平条分法与极限平衡原理讨论了抗拔桩在分层地基中的极限承载力、破裂面、土体性质的关系。将破裂面看成是由若干段组合而成的复合破裂面,并沿各段将边坡水平条分为多块体。在假设边坡岩土体服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条件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建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多元函数,利用数学优化方法给出其最优解,从而可以方便地给出抗拔桩破裂面及对应的极限抗拔力。通过算例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其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可以用于预测抗拔桩地基承载力极其破裂面形状。
何思明张晓曦王东坡
关键词:极限抗拔力破裂面水平条分法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4
2010年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柳金峰黄江成欧国强吕娟范建容
关键词:泥石流
地貌信息熵在地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3年
地貌信息熵可以表示流域地貌面受侵蚀的程度,是判断地貌发育演化阶段的量化指标之一。基于流域系统地貌信息熵的原理和方法,采用GIS技术和Matlab、SPSS软件,对"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深溪沟流域内41个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和地貌信息熵进行计算,研究了各个子流域的地貌发育演化基本特征和泥石流发育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和地震后野外实际调查的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烈度为Ⅺ的都江堰深溪沟地震重灾区,地震引发的大量崩塌、滑坡导致松散固体物质广泛堆积于沟道内,不仅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而且使沟道局部的地貌发生了突变,但通过"地貌信息熵"这种方法无法表达丰富物源的变化和沟道地貌的突变,因此,根据地貌信息熵判断地震后泥石流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地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与可信,必须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对地貌信息熵判定的危险性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修正,或者通过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论证和分析。
王钧欧国强杨顺季宪军陆桂红
关键词:泥石流
泥石流缝隙坝对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1)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调查和预备试验,对泥石流龙头泥砂体积浓度变化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写出了其无因次关系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泥石流缝隙坝泥砂体积浓度比的多元回归关系式;(2)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水槽坡度和泥砂粒径组成的条件下,泥石流过坝前后的泥砂体积浓度比会受到切口密度、相对切口宽度和相对切口深度的影响,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吕娟韩文兵
关键词:缝隙坝泥石流
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粒度与粒序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以非均质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堆积过程现场模拟实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组成的平面变化特点,即容重较低的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两侧及前缘细颗粒较多,而容重较高的黏性泥石流堆积扇的两侧及前缘粗颗粒较多,并得出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中值粒径随泥石流容重减小而降低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堆积物垂向粒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容重较小时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垂向呈现正粒序分布,否则呈现反粒序分布或混杂粒序分布。本文研究成果对下一阶段建立泥石流堆积动力学模型及预测堆积成灾规模奠定了基础。
舒安平杨凯李芳华潘华利
关键词:容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