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229)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4H指数:9
- 相关作者:崔远来赵树君余双王力吴军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美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施肥模式下水稻土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间歇灌配施有机无机氮肥条件下,土壤结构较好,可改善土壤孔隙性质,提高土壤大田蓄水和通气透水能力,降低土壤胀缩性。
- 陈祯崔远来刘方平王英
- 关键词:水稻土灌溉施肥土壤物理性质
- 不同灌溉施肥模式下土壤湿胀干缩特征曲线及其滞后效应被引量:11
- 2013年
- 采用淹灌、间歇灌2种灌溉模式与不施氮肥、含氮复合肥、缓控释氮肥、有机无机氮肥4种施肥模式配成8个处理开展水稻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模式下土壤湿胀干缩特征曲线及其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灌溉施肥模式下的土壤收缩过程与土壤膨胀过程;各模式下土壤干缩特征曲线与湿胀特征曲线指数模型中的a值(干土的比容积,即干土体积质量的倒数)和b值(单位含水量变化时土壤比容积变化的自然对数单位值)存在差异;土壤干缩曲线与湿胀曲线不完全重合,二者的b值及其差异也不同,存在滞后现象;土壤湿胀干缩效应受多种土壤性质的影响,其中主要通过土壤孔隙结构与持水性质的影响体现。
- 陈祯崔远来刘方平
- 关键词:灌溉土壤水稻土
- 塘堰湿地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分析了不同湿地植被、不同水滞留时间、不同湿地水位以及不同稻田湿地面积比等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各种湿地植被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各有差异,对农田排水中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湿地植被为茭白、高杆灯芯草、莲藕和西伯利亚鸢尾。适宜湿地水滞留时间为3-4d,稻田排水进入湿地后的第4天,各湿地植被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8%、83.9%、68.6%、80.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3%、77.0%、57.5%、68.5%。塘堰湿地日常水深以40cm为宜。当地气象条件下,为确保污染负荷不超过塘堰湿地承载上限,平水年稻田湿地面积比以8.6为宜。
- 牟军崔远来赵树君许亚群刘方平
- 关键词:氮磷去除率
- 氮磷调控及紫云英配施提高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揭示不同氮、磷施用量及配合翻压适量紫云英入田对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7个施氮、3个施磷及2个不施氮/磷水平下,开展早稻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传输特性、叶片叶绿素SPAD 值、生育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 Pn及产量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氮磷调控可显著影响早稻 LAI、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进而通过调节LAI影响冠层PAR传输特性,最终表现为产量上的差异。缺氮对早稻的影响显著高于缺磷,但在施肥充足时,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比氮肥更加显著。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加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当施用量超过某一值时出现拐点,最终表现为产量的下降。在赣抚平原灌区,187.5~225 kg/hm2施氮量和60~120 kg/hm2施磷量以及翻压15000 kg/hm2紫云英鲜草入田可有效提高早稻LAI和冠层PAR截获率In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维持剑叶生长期内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获得高产。
- 时元智崔远来王力才硕余双刘路广
- 关键词:冠层光合有效辐射SPAD值
- 水深对塘堰湿地水力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塘堰湿地因其良好的生态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水稻灌区的排水净化,由于湿地的水力性能及净化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客观认识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提高湿地设计和运行管理的质量.本文通过示踪剂试验探讨了不同水深(20、40、60 cm)对塘堰湿地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水深的减小,湿地的有效容积率从0.421增加到0.844,水力效率从0.281增加到0.604;在水深较小时(20和40 cm),湿地前半部分的有效容积率达到0.9以上,明显优于湿地整体情况,湿地前半部分的水流混合情况高,接近于完全混合流.通过对原始示踪曲线的标准化分析发现,矩分析参数与水力参数有较好的数值一致性,水力参数与不受尾部截断误差影响的矩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塘堰湿地水深较小时有利于提高湿地的水力性能,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塘堰湿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郭长强董斌刘俊杰刘春果冯大鹏刘方平
-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力性能示踪试验水力停留时间
- 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被引量:16
- 2012年
-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排渍排涝及水流的不冲不淤要求),沟塘末端修建控制排水闸(低坝),种植优势植被,生态护岸(护底)工程,排水闸(退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减污型工况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 何军崔远来
- 关键词:生态灌区减污农田排水农业面源污染
- 塘堰湿地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研究不同塘堰湿地与稻田面积比β以及湿地水滞留时间对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针对以白莲为湿地植物的塘堰开展了原位试验.试验以TN,NH+4-N,NO-3-N,TP去除率为判别指标,结果表明,白莲塘堰湿地对稻田排水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排水进入湿地后的前3~4 d,各项指标随水滞留时间的延长上升较快,之后并没有随水滞留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即湿地最佳水滞留时间为3 d.不同β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在白莲成苗期和花果期明显好于成藕期.以成苗期和花果期去除率为辨别标准,不同β湿地对TN,NH+4-N,NO-3-N的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D1,SD2,SD3,其中SD1与SD2之间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SD3.不同β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及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率,最佳β为SD2湿地的1∶6.SD2湿地成苗期和花果期第3天对TN,NH+4-N,NO-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5%,71.7%,55.6%,69.5%.
- 吴军崔远来赵树君童晓霞
- 关键词:白莲去除率
- 不同湿地植物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分析不同湿地植物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杂草和空白为对照,选取莲藕、白莲、藜蒿、茭白、水芹菜、菖蒲、水蕹等7种常见水生植物进行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对TN、TP去除效果均好于无植物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9d时,与空白对照相比,种植植物的湿地的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10.0%~34.9%和8.7%~18.4%,其中,莲藕、白莲、菖蒲、杂草等生物量较大的植物对TN、TP的净化效果优于其他植物。7种植物中,白莲和菖蒲TN去除性能较好,其TN去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33.4%和34.9%。综合分析,白莲、莲藕、菖蒲可以作为鄱阳湖流域净化农田排水的备选植物。
- 吴军崔远来赵树君刘方平许亚群
- 关键词:湿地植物水力停留时间去除率氮磷
- 基于改进的SWAT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规律数值模拟——以赣抚平原灌区芳溪湖小流域为例被引量:11
- 2015年
- 以赣抚平原灌区内的芳溪湖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SWAT模型,针对典型水文年年内不同降雨条件,模拟灌区氮磷面源负荷的迁移规律,同时对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氮磷负荷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氮磷流失量随降雨的波动而变化,并与降雨同步达到峰值。因此,在灌区需加强汛期田间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磷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研究区氮、磷负荷流失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水系上游流失量多下游流失量少的趋势;在防控和治理灌区面源污染时,可适当考虑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沿途生态沟渠和湿地对灌区内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稀释和净化,以达到减轻和治理面源污染的效果。
- 童晓霞崔远来赵树君张平仓
- 关键词:灌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数值模拟
- 不同水肥制度下稻田氨挥发变化规律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运用通气法观测分析了不同水肥制度下稻田氨挥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中等施氮水平与2次追肥的情况下,早、晚稻氨挥发总量分别为22.56kg/hm2和68.54kg/hm2,分别占当季施氮量的12.5%、38.1%;间歇灌溉模式下的稻田氨挥发总量大于淹灌模式,但差异不显著;穗肥施用后引发的稻田氨挥发量很小,通过把仅追施分蘖肥改为追施分蘖肥和拔节孕穗肥能显著减少稻田氮素氨挥发损失。不论是早稻、中稻还是晚稻,穗肥施用后产生的氮素氨挥发损失占穗肥的比例都明显小于分蘖肥。
- 余双崔远来韩焕豪刘方平许亚群
- 关键词:稻田氨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