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1NG10)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6
相关作者:范静华朱有勇周惠萍陈建斌姜开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病菌
  • 4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稻瘟病菌
  • 3篇玉米
  • 3篇水稻
  • 3篇瘟病
  • 2篇稻瘟病菌群体
  • 2篇玉米大斑病
  • 2篇玉米大斑病菌
  • 2篇生理小种
  • 2篇水稻品种
  • 2篇田间
  • 2篇小种
  • 2篇菌群体
  • 2篇斑病
  • 2篇大斑病
  • 2篇大斑病菌
  • 1篇单一栽培
  • 1篇倒伏

机构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农业职业...

作者

  • 6篇范静华
  • 4篇周惠萍
  • 4篇朱有勇
  • 3篇陈建斌
  • 3篇姜开梅
  • 2篇李作森
  • 2篇何霞红
  • 2篇陈海如
  • 2篇王云月
  • 2篇杨静
  • 1篇王洪珍
  • 1篇李炎
  • 1篇张婷婷
  • 1篇张重权
  • 1篇王洪海
  • 1篇周江鸿
  • 1篇刘琴
  • 1篇刘群
  • 1篇吴娜

传媒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姜开梅朱有勇范静华刘琴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病害控制
品种多样性种植对水稻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选择一种高秆优质稻品种黄壳糯和一种粳稻品种合系41,应用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技术,分别在净栽和混合间栽模式中测定水稻基部茎秆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并结合稻瘟病的发生程度说明混合间栽对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糯稻还是粳稻,基部茎秆化学物质的含量混合间栽比净栽的高。与抗倒伏率和发病率的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与抗倒伏率呈正相关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最大的均为木质素含量,表明木质素含量在这3种化学物质含量中对抗倒伏方面的贡献最大。
吴娜张婷婷周惠萍范静华
关键词:水稻化学成分抗倒伏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被引量:8
2005年
用我国一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石屏、建水不同种植模式的6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测定,同时以日本8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B9、B13、B15、B27、B29、B31、C9、C11、C15、D1、E3和G112个生理小种,其中粳型小种占60.29%,籼型小种占39.71%。此结果与以往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趋势相吻合。供试的68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Ks+和Av-i+频率毒性基因较高。
范静华周惠萍王洪海陈建斌陈海如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云南玉米大斑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云南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变异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种群致病力分化和病害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部分地区的56个大斑病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56个菌株被划分为10个遗传聚类组,RAPD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云南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株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姜开梅范静华刘群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RAPD
稻瘟菌诱导的广谱抗性被引量:8
2004年
以稻瘟弱致病菌对关东51、爱知旭、新2号作诱导接种,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叶斑菌、稻白叶枯病菌进行挑战接种,水稻均获得对这3种病害的诱导抗性。又以稻胡麻叶斑菌为诱导因子,也同样使水稻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瘟性。
范静华周惠萍王洪珍陈建斌陈海如朱有勇
关键词:稻瘟菌诱导抗病性
云南省部分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对分离于云南省部分地区的24个大斑病单孢菌株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云南省的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41.7%;23N号生理小种占33.3%;1号、3号及23号各占供试菌株的8.3%。
姜开梅范静华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
云南粳稻区水稻品种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被引量:16
2004年
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Pot2设计的一对引物 ,采用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来自云南省弥勒县粳稻种植区的水稻品种 (净栽合系 4 1、净栽黄壳糯、混栽合系 4 1和黄壳糯 )多样性田间 2 4 2个稻瘟病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均扩增出 2~ 2 8条谱带 ,扩增片段大小为 4 0 0bp~ 2 3kb ,但 80 %左右的片段集中在 0 .4~ 6 .0kb。将供试菌株扩增谱带进行聚类分析 ,比较了混栽与净栽田间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 ,在粳稻种植区 ,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有利于对稻瘟病菌的稳定性选择 ,在不同的遗传相似水平 ,菌株遗传宗群复杂度与栽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混栽田间病菌遗传宗群较净栽田间复杂。在 80 %的相似水平上 ,净栽糯稻田间的稻瘟病菌被划为 1 3个宗群 ,而混栽粳稻和黄壳糯田间由糯稻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群体被划为 2 0个宗群 ;净栽粳稻田间的稻瘟病菌可划为 9个宗群 ,而混栽粳稻和糯稻田间由粳稻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群体可划为 1
张重权何霞红王云月杨静周江鸿李作森朱有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单一栽培混合栽培
我国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研究(英文)被引量:6
2002年
朱有勇王云月陈海如FANJinghuaChenJianbinLIYan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病虫害
水稻品种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0
2003年
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Pot2设计的一对引物 ,采用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来自石屏县净种杂交稻田块、净种糯稻田块以及间种杂交稻糯稻田间的 2 5 1个稻瘟病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均分别扩增到 9~ 17条DNA带 ,大小从 4 0 0bp到 2 3kb左右 ,但大多数带主要集中在 5~ 10kb之间 .所有菌株共扩增出的DNA指纹带中 ,约 6 5 %的为多态性DNA带 ,35 %的为共同扩增带 .将供试菌株扩增带谱进行聚类分析 ,比较间栽与净栽田间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 ,在不同遗传相似水平 ,菌株遗传宗群复杂度与栽培方式有一定相关性 .间栽田间病菌遗传宗群较净栽田间复杂 ,为 3~ 5个 ,且优势宗群群不明显 ;而在净栽糯稻或净栽杂交稻田间遗传宗群较为简单 ,只有 1~ 3个 ,且优势宗群明显 .本试验结果证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有利于稻瘟病菌稳定化选择 .
何霞红杨静王云月周惠萍陈建斌李作森李炎朱有勇
关键词:水稻品种多样性稻瘟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