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840142)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谢立中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被引量:8
- 2010年
- 有不少人将雷默提出的以"创新"和"公平"为核心理念的与"华盛顿共识"非常不同的"北京共识"理解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这种理解是不符合事实的。尽管与其他国家同时期展开的市场转型过程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转型在发展策略上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基本方向上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遍展开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基本一致。而雷默以"北京共识"为题所概括的三大定理,只能被理解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所确立的一种新战略模式。但即便如此,雷默的某些论述也有过于简单之嫌,需要重新加以阐释。
- 谢立中
-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
-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日本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3
- 2008年
-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战后的日本也采用了包括"大政府"、福利国家和社会伙伴关系三项基本政策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但在这三个基本方面日本的做法都是独具特色。正是这种特色使得日本在"二战"以后的岁月里蓬勃发展,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大竞争者和挑战者。当然,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的。
- 谢立中
- 关键词:经济快速增长
-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 2015年
- 长期以来,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的世界性干预主义战略转型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内在危机的一个结果;1929-1939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就是这种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内在危机的总暴发;而作为世界性干预主义战略转向之主要标志的“罗斯福新政”,其伟大历史意义正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紧密关联的政府措施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早期自由主义战略及其社会体制的主要弊端。本文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质疑。通过分析说明,像“罗斯福新政”一类的干预主义转向并不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由特定话语建构出来的一种社会历史过程。
- 谢立中
- 关键词:干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