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09ZC083M) 作品数:10 被引量:70 H指数:6 相关作者: 刘云根 梁启斌 王书锦 王妍 刘惠芳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入湖泥沙截留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2010年 以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污水纳污河流-永丰河,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和面山泥沙地表径流汇集河流-格美江河口的茭草湿地湖滨带迎水面和背水面采样监测分析,研究湖滨带对入湖泥沙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各入湖河流泥沙拦截效果较好,且夏秋季节的拦截效果为冬春季节的2~4倍。同时,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通过对入湖泥沙的拦截作用能有效减少外源氯、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达到对剑湖水环境保护的作用。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关键词:氮 磷 重金属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区沉积物砷形态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生态修复是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探析了不同形态砷在小白河生态修复区沉积物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表、中、底层中主要以残余态砷存在;残余态砷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占比逐渐增大。表层中可氧化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中层中可氧化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底层中可氧化态砷>可还原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2)小白河表层沉积物中砷全量总体呈B断面>D断面>C断面。(3)有机质与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砷的结合趋势较大。(4)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可提取态砷明显减少。故在利用该生态修复区进行环境治理时,应该重点针对表层沉积物进行定期清淤,减少该层沉积物的环境风险。 张慧娟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詹乃才 王书锦关键词:沉积物 砷 小白河生态修复区沉积物中砷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生态修复区重金属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沿水流方向设置A、B、C、D、E 5个断面,其中A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上游,为背景断面;E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下游,为削减断面;B、C、D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内,均为控制断面,采集5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小白河生态修复区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沉积物总砷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Hakanson方法对沉积物中砷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云南小白河流域沿水流方向5个断面河心位置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生态修复区砷沉积效果明显,修复区下游断面河心位置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砷含量((1.29±0.001)g/kg)相对上游断面((1.39±0.001)g/kg)降低7.19%。水平方向上,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生态修复区内沿水流方向上3个控制断面表层(0~10cm)沉积物中总砷含量平均值表现为D断面((4.05±2.02)g/kg)>B断面((3.49±3.36)g/kg)>C断面((2.15±1.92)g/kg)。垂直方向上,生态修复区3个断面沉积物中总砷含量平均值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呈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3个断面沉积物中砷污染处于"高"及其以上等级的生态风险。【结论】小白河重金属砷污染风险较高,在进行治理时应对生态修复区沉积物进行清淤,并进行污染源控制。 张慧娟 刘云根 侯磊 侯磊 詹乃才关键词:砷 沉积物 生态风险 滇东南典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沉积物-植物总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农业面源污染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植物-沉积物"体系中总磷(TP)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岩溶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在研究区布设3条平行样带(编号Ⅰ、Ⅱ和Ⅲ),每条样带上等距布设不同采样点,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4,7月采集研究区不同样点对应的水体、沉积物及茭草茎、叶,测定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及植物样品TP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水体TP质量浓度表现为4月>1月>10月>7月,1,4和10月份水体TP质量浓度沿湖岸辐射区-湖滨湿地区-湖心辐射区方向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而7月份水体TP质量浓度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表层(0~5cm)沉积物TP含量表现为10月>4月>1月>7月,秋、春季沉积物TP污染较冬、夏季严重,各季节沉积物TP含量沿湖岸辐射区-湖心辐射区间总体均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在垂向分布上,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TP含量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且表层沉积物TP含量与中层(5~10cm)、底层(10~15cm)均呈显著差异(P<0.05)。茭草茎、叶TP含量均表现为4、7月份高于10、1月份,叶TP含量高于茎,且茭草的茎、叶分别与中层、底层沉积物TP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但其沿湖岸辐射区-湖心辐射区间无明显变化。【结论】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水体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与植物TP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且湖滨湿地对外源磷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 詹乃才 王妍 刘云根 刘云根 王书锦 侯磊关键词:时空分异 总磷 截留作用 滇东南 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全氮分布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7 2016年 于2013年11月20-25日,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深度)、中层(10-30 cm深度)和底层(30-60 cm深度)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样品的全氮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全氮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罗时江河口湿地各层沉积物全氮含量沿两条主水道(水道Ⅰ和水道Ⅱ)向岸边递减,并在水道Ⅱ入水口处(采样点42)出现最高值;在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全氮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层富集明显;表层沉积物全氮质量比为0.33-3.72 g/kg,表层、中层和底层全氮平均质量比为1.84 g/kg、1.42 g/kg和1.22 g/kg。沉积物全氮含量与沉积物深度的变化符合指数增长模型。底层沉积物全氮含量属于中度污染,表层和中层沉积物全氮含量都属于重度污染。表层沉积物污染指数最高(2.70),其次为中层沉积物(2.11),底层沉积物(1.78)的污染指数最低,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水道Ⅱ和表层上。 王书锦 刘云根 梁启斌 王妍 侯磊 陈晓希 段能关键词:全氮 沉积物 污染 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9 2016年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入湖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样品,0-10 cm为表层,10-30 cm为中层,30-60 cm为底层,分析了3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水平方向看,罗时江河口湿地各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总磷分布均呈现出沿2条主水道(水道Ⅰ和水道Ⅱ)向岸边递减,并在入水口处出现峰值的规律;垂直方向上看,总磷含量随着沉积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富集明显。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03和0.99 g/kg。(2)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总磷进行了评价,3层沉积物总磷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局部出现重度污染。各层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表层(1.81)〉中层(1.72)〉底层(1.65),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水道Ⅰ上。 王书锦 刘云根 梁启斌 王妍 陈晓希 段能关键词:河口湿地 总磷 沉积物 Research on Purification Effect of Jian Lake Zizania latifolia Wetland Lakefront Zone in Northwest of Yunnan Plateau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被引量:2 2010年 As the main external pollution source of lake,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pollution.Wetland lakefront zone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externally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biggest barrier for controlling external pollution.In this research,the Jian lake plateau Zizania latifolia wetland lakefront zone was selected for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 control with the systematic field research,and the lakefront zone was approved to have an effective purification effect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Jinlong River;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lakefront zone removing nutrient was also investigated.Z.latifolia wetland lakefront zone could remov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Jinlong River and the removal ratio can reach 55.8-62.52% and 59.47-69.81% respectively.So,we can indicate that the Jian Lake plateau Z.latifolia wetland lakefront zone had a good effect on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Phoslock应用于滇池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Phoslock是一种改性土壤产品,它能有效净化水体中的可溶性磷酸盐,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开展Phoslock应用于滇池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净化的现场示范试验,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oslock对滇池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好,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Phoslock不仅能快速降低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浓度,也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其处于较低水平。经Phoslock处理后的滇池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较高,且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和总磷浓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且对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外源污染物的抗污染负荷能力较强,可见,Phoslock是一种对自然水体安全、对水生生物无害的新型污水除磷试剂。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关键词:富营养化 可溶性磷酸盐 总磷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全磷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16年 以滇东南岩溶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探讨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农业和农村)下,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磷在农业和农村干扰条件下湖滨湿地沉积物水平及垂直分布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水平方向w(TP)总体按照湖岸-湖心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垂直方向w(TP)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2)分析2种人为干扰方式下的湖滨湿地沉积物w(TP)分布差异性表明,2种人为干扰方式下的湖滨湿地均存在对面源污染中磷素的拦截作用,且农村干扰方式下的湖滨湿地沉积物对面源污染中磷素的拦截效果更为明显。 詹乃才 刘云根 王妍 梁启斌 王书锦 张慧娟关键词:全磷 沉积物 湖滨湿地 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N·P污染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