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Z080507030808)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魏文斌史雪辉王光璐陈伟杨文利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眼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间接眼底镜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眼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为眼内肿瘤的诊疗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
- 魏文斌杨琼
- 关键词:肿瘤眼内血管造影术激光扫描光学相干
- 脉络膜转移癌荧光素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脉络膜转移癌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明确原发灶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12例(17眼)。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12例(17眼),散大瞳孔后拍摄彩色眼底像,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主要指标FFA及ICGA各期瘤体荧光表现及差异。结果 FFA早期16眼瘤体呈低荧光。ICGA早期17眼瘤体均为低荧光,且低荧光范围略大于FFA;11眼在瘤体边缘见异常脉络膜血管。FFA静脉期显示瘤体表面视网膜血管迂曲、毛细血管扩张及微血管瘤;中晚期渗漏明显,肿瘤边界模糊,色素斑块及出血表现为荧光遮蔽。ICGA中晚期,13眼瘤体边缘见斑驳淡荧光,4眼淡荧光位于瘤体中央,晚期瘤体轮廓较FFA清晰。对于1眼瘤体扁平、面积较小的病灶I,CGA可清晰显示,而FFA表现不典型。结论 ICGA对确定肿瘤特别是小而扁平的瘤体的轮廓及脉络膜血管异常有优越性,FFA可显示肿瘤导致的视网膜血管及色素上皮改变。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 丁宁史雪辉田蓓王光璐魏文斌
- 关键词:脉络膜转移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三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磁共振成像及眼底血管造影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的合理应用方法,提高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确诊率。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26例(28眼)患者。方法对26例(28眼)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术前进行眼B超和(或)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磁共振成像(MR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应用SPSS12.0软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眼部超声、MRI、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及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三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MRI(κ=0.494,P=0.010)、超声检查(κ=0.348,P=0.050)、眼底血管造影(κ=0.140,P=0.463);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33.3%,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眼底血管造影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40.0%。联合MRI和眼底血管造影或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最好(κ=0.886,P=0.000),其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3.3%。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联合是目前除病理外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的诊断方法,优于单独应用以及其他两两组合。
- 陈伟魏文斌杨文利史雪辉
- 关键词:超声磁共振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多种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设计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象 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多种眼内肿瘤的OCT图像.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OCT检查(Zeiss StratusOCT Model 3000)的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眼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对各种肿瘤的OCT图像进行分析.肿瘤诊断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病史、跟底镜下表现并综合眼底血管造影、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眶CT和MRI结果.其中1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及3例睫状体肿瘤在局部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 2例脉络膜转移癌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主要指标OCT图像表现.结果 42眼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27眼、脉络膜转移癌2眼、脉络膜血管瘤5眼、脉络膜骨瘤8眼)的OCT表现为瘤体处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RPE)光带隆起,伴不同程度的反射强度改变及层次紊乱,光带后瘤体为暗区 瘤体局部(27眼)和黄斑部(27眼)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内(下)高反射点仅见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的RPE光带反射显著增强且极不规则.7眼视网膜肿瘤(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2眼、视网膜血管瘤5眼)的OCT表现为视网膜光带隆起,反射强度不均匀,RPE光带不能显示 3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脱离.其中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隆起的视网膜光带可见特殊的虫蚀样外观.3眼睫状体肿瘤(黑色素瘤1眼、无色素上皮腺瘤2眼)OCT未能扫描到瘤体,2眼黄斑部OCT正常,1眼黄斑部视网膜水肿伴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结论 OCT可显示肿瘤继发性的瘤体局部和邻近的视网膜及黄斑部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性质帮助诊断.
- 莫静魏文斌汪东生王光璐
-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
- 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的结果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4例(24眼)屈光度超过–6.0D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随机分为单纯C3F8注气组(A组)14例、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注气组(B组)10例。手术前后检查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眼部超声波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术后平均随诊(27.3±12.8)个月。主要指标视网膜复位例数,术后视力,手术费用。结果术后最后随诊时,单纯C3F8注气组、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注气组间手术复位率分别为28.6%(4/14例)和20%(2/10例),视力改善≥2行例数亦分别为4例和2例(P均=1.00)。两组间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单纯玻璃体腔C3F8注气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
- 周丹魏文斌段欣荣杨承勋
- 关键词: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