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H039)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 相关作者:郑中玉高云红尹海洁曲鹏吴际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 科学与政治的共谋:对极端现代主义社会工程的批评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社会工程师和规划者坚信可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彻底改造。这种唯科学主义立场将政治和社会问题转化为一种技术程序和科学问题,表明了其技术统治论立场;与此同时,科学及其社会影响并没有消除政治,相反产生一系列知识政治问题。一方面,科学成为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建构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知识的权力层级,排斥或贬低其他知识的生产者,进而使得后者依赖于专家体系及市场。
- 郑中玉高云红
- 关键词:社会工程唯科学主义
- 社区生产的行动与认知机制:一个自组织的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社区研究倾向于将"社区"的存在视为自然而然,忽视了分析社区的生产问题。目前围绕着社区的生产存在两种方案:维权或都市运动和社区营造。前者忽视了非反抗的、日常生活行动所具有的意义,而后者则主要寄托于学者和社会组织的干预。同时,两种方案都忽视了社区行动者自发自组织过程生产社区的可能性。一个社区网的实践展示出社区生产的自组织行动和认知机制:社区行动者自发自组织过程产生独特的社区传统和社区精神,促进社区认同的形成;空间与社会的隔离以及社区行动者内部团结等因素,进一步促进社区的想象。
- 郑中玉
- 关键词:社区网自组织
- 社会化网络中基于社区认同的内生自律型虚拟社会秩序被引量:2
- 2012年
- 互联网技术的匿名性、跨时空性和流动性等特点,使得社会秩序的内涵、结构要素和形成过程都被复杂化。以虚拟社区感为本质和核心的社区认同是虚拟社会秩序的基础,这种社会秩序具有内生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社会秩序观具有的外在性、强制性、高成本和低效性等缺点。
- 周桂林
- 关键词:社会秩序虚拟社会社会化网络
- 选择性关系与反思性社区:一个社区行动者视角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经典社会学对社区变迁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决定论和线性进化论的想象,即在现代社会结构压力之下,社区朝向某个必然的方向发展。这种理论的想象力无法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行动者能动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从这种结构视角转向强调行动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社区网的实践则表明,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社区交织而成的社区空间之中,社区行动者基于不同的需求及对社区的理解而选择性地建构自己的社区纽带,形成对社区的多元想象与实践。社区生活并不会呈现单一和线性的发展,而是最终形成基于"选择性关系"的"反思性社区"。
- 郑中玉
- 关键词:社区网
- 社会工程学的批判理论维度:基于反思性立场被引量:1
- 2013年
- 系统的社会工程学知识应该包含工具性和反思性知识,而反思性的社会工程学需要容纳批判理论和公共社会学的双重维度。批判的社会工程学认为,社会工程的理念基础是对现代性和人类知识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对秩序建构的自信,这种对"知识"与理性的自信往往忽视不确定性与无知,并带来破坏力。基于这种基本立场的反思,有助于构建一种建设性的、更合理的社会工程学。
- 郑中玉
- 关键词:秩序社会工程学
- 人情、面子与法治:传统型城市社区治理新思路——以哈尔滨市Y社区“道德法庭”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是法治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传统型城市社区中,孔子所提出的"必也使其无讼"的观念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传统型城市社区的治理需要结合其自身独特性,才能提升社区治理和基层法治实践的效率和质量。哈尔滨市Y社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熟人社会""老龄化社区"和拥有"全能型街道居委会"三个方面。通过挖掘定性访谈材料,发现Y社区创新地运用传统社会中"人情的力量",融入"法治社会"理念,提出了"道德法庭"的社区治理思路。通过分析道德法庭的产生条件、治理模式和维持动力,得出了道德法庭在传统型社区治理中的优势和借鉴意义,以期为传统型城市社区的治理提供有益思路。
- 侯博文尹海洁
- 关键词:道德权威
- 流动与固定的悖论: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困境——以H市繁华小区的流动人口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作为农民和城市居民两种固定人群之外的第三类群体,流动人口概念的提出基于一种固态现代性立场。在这种理论视野中,由于有助于形成秩序以及便于控制,人口的固定(或定居)优越于流动。基于这种固定偏好的城市管理制度和流动人口的实践共同作用造成了"流动"与"固定"的悖论。首先,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流动经常表现为制度性的强迫,而不是单纯的"理性选择";其次,流动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高度空间依赖性,固定而非"流动"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与社会支持;最后,大规模城市改造使得流动人口不断丧失在城市中的"落脚"之地,压缩其流动空间。流动人口的流动和固定的两难处境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群体复杂性和城市权,根据他们的客观需要进行制度设计。
- 尹海洁高云红
- 关键词:流动人口
- 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度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子检验被引量:6
- 2017年
- 文章以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流动时间与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强调节效应,对流动时间、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弱调节效应。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效正向影响其社会参与,婚姻会使其社会参与度明显降低。
- 吴际尹海洁曲鹏
- 关键词:社会参与度
- 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移民聚居区——来自《落脚城市》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 尹海洁高云红
- 关键词:贫民窟多样性
- 嵌入性社区自组织:B市一个社区网的自组织实践被引量:4
- 2016年
- 社区自治的本质就是实现社区自组织。在社区自组织的理解上,容易形成自组织和被组织、社会与国家在涵义和实践上的对立,即二元论立场。一个社区网的实践表明,社区自组织过程并非独立于政府组织而存在,而是嵌入于自组织和政府组织的相互作用之中。政府在社区中并不简单以制约性的规则力量出现,社区在自组织过程中可以动员政府的资源服务于社区利益。当然,社区在自组织过程中内部可能发生分化而非一体化。社区自组织要承受这种"嵌入"的内在张力,同时也有足够的行动空间来处理与政府组织的合作和妥协,甚至能够促使其作出改变,转而促进社区的自组织。
- 高云红郑中玉
- 关键词:社区网自组织二元论嵌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