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KZXB10128)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卢桢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3篇新诗
  • 2篇诗歌
  • 2篇抒写
  • 2篇城市抒写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都市
  • 1篇新世纪诗歌
  • 1篇意象
  • 1篇英雄气
  • 1篇英雄气质
  • 1篇知性
  • 1篇中国新诗
  • 1篇人间
  • 1篇人间情怀
  • 1篇气质
  • 1篇情怀
  • 1篇情欲
  • 1篇相见
  • 1篇消费社会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6篇卢桢

传媒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都市感觉结构的生成——新世纪诗歌的一个侧面
2013年
雷蒙德·威廉斯曾在《漫长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一书中提出'感觉结构'的概念,用以描述社会文化及历史脉络对个人经验的冲击:'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某种建筑模式、某样交通工具和某些消费方式……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提供了感觉结构的原始经验成分。'①如果将这一论说融入对新世纪诗歌的解读.
卢桢
关键词:论说诗歌城市
《林花谢了春红》的知性立场和人间情怀
2012年
抒写女性内心关于情欲和婚姻、道德与伦理的迷茫,在难觅踪迹的灵魂漫游中,探讨两性之间生存的诸多可能性,奏响女性的精神悲歌,正是赵玫小说的一贯风格。好比这部小说的题目,作家引用了李后主《相见欢》中的"林花谢了春红",
卢桢
关键词:人间情怀知性《相见欢》情欲悲歌
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城市抒写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对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现代"转换是最重要的影响之一。除了诗人精神状态发生"现代"转换之外,中国新诗自身同样离不开物质状态的"现代"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城市文化对其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为新诗打上浓重的底色。在现代派诗人和九叶派诗人笔下,新诗的城市抒写第一次得到集中的呈现;新时期以来,这种抒写模式不断向文化、生存以及语言敞开,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对话姿态。
卢桢
关键词:新诗城市抒写消费社会
论中国新诗中的“梦幻者”视角
2011年
在城市文化为主导的时代,一些诗人选择以"梦幻者"视角深入文化语境,对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思进行变形化的渲染与再现,使主体的精神体验和存在意识得以澄明。具备顿悟、超验、所指不确定性的"梦幻"思维本身,正切近了诗歌"重感性、重想象"的文体特征,诗人选择这一视角,既能显露出他们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重塑的愿望,也折射出其个性化的诗维运思。
卢桢
关键词:新诗城市抒写
中国当代都市诗学的意象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了诗人在当代诗歌中对都市的抒写;认为诗人对城市建筑意象的集中抒情,表现出其自身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追求;建筑意象既隐含着抒情者的现代强国梦想,同时也牵涉着诗人诸多细微的私密经验,如时间感、道德感、精神存在感等;这些由混凝土搭建而成的城市辨意系统,丰润并完善着诗人的现代精神谱系。
卢桢
关键词:建筑意象当代诗歌
“城堡”外的英雄:论新诗中的“孤独”主题被引量:1
2012年
在新诗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诸多诗人都将目光聚焦于"孤独"主题,抒写精神主体被都市文明边缘化的隔绝体验,宣泄都市异己的漂泊之感,从而彰显抒情者内在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识。从陈述方式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部分诗人注重对这一主题进行重新解读,甚至采取后现代的"戏拟"策略,进一步丰富了对它的诠释与言说。
卢桢
关键词:新诗孤独主题英雄气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