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728114)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韦强陈石海廖明德于海生刘庆丰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凝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2篇电凝术
  • 2篇体表血管瘤
  • 2篇小针
  • 1篇电凝治疗
  • 1篇血管瘤治疗
  • 1篇在体
  • 1篇针灸
  • 1篇针灸针
  • 1篇毛细血管
  • 1篇毛细血管瘤

机构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刘庆丰
  • 3篇于海生
  • 3篇廖明德
  • 3篇陈石海
  • 3篇韦强
  • 2篇吴伟民
  • 2篇马珂
  • 1篇蒙旭昌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针高频电凝在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876例,共913处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913处病变,治愈率58.16%,显效率30.23%,门诊随访时间6~20个月。108处出现色素沉着(11.8%),45处出现表浅性瘢痕(4.9%),3处出现局部感染(0.3%),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中小面积体表血管瘤及残余血管瘤的治疗,能较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加速血管瘤的消退。
陈石海吴伟民于海生刘庆丰韦强廖明德蒙旭昌马珂
关键词:小针电凝体表血管瘤
小针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约60%位于头面颈部[1],位置表浅,具有快速增生的特性。除造成容貌缺陷外,还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负担。我科于2007年7月—2008年6月应用小针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184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于海生陈石海吴伟民刘庆丰韦强廖明德
关键词:电凝术小针血管瘤
小针高频电凝损伤鸡冠毛细血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以鸡冠作为皮肤毛细血管瘤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功率小针高频电凝治疗后鸡冠的病理学变化,探讨该法损伤鸡冠毛细血管的功率选择. 方法 32只雄性莱亨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动物: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各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不同功率的小针高频电凝,即6 W组、8 W组和10 W组.观察鸡冠外观,并从电凝后即刻、术后7、14、21、28 d 5个时间点切取鸡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鸡冠经小针高频电凝后,色泽变白、瘢痕形成,功率越大鸡冠外形改变越明显.光镜下,电凝即刻,电凝各组毛细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时间的推移毛细血管有一定的增生,7 d以后各实验组间毛细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电凝各组毛细血管数量仍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电凝后修复过程中,鸡冠组织胶原纤维合成,电凝各组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6 W组胶原纤维合成少于8 W和10 W组.胶原纤维合成与电凝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0.5). 结论 在前述实验条件下,使用6 W的高频电凝功率小针高频电凝能有效减少鸡冠毛细血管数量,且不造成鸡冠外形改变,符合微创、美容原则,提示临床上应用该技术治疗毛细血管瘤可能具有可行性.
马珂陈石海刘庆丰韦强廖明德于海生
关键词:针灸针电凝术毛细血管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