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66)

作品数:6 被引量:97H指数:3
相关作者:顾康康储金龙汪勇政陈晓华侍非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宿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矿业
  • 2篇矿业城市
  • 2篇城市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承载力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复合...
  • 1篇生态足迹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水足迹
  • 1篇塌陷区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足迹
  • 1篇协调度
  • 1篇煤炭
  • 1篇经济系
  • 1篇经济系统
  • 1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安徽建筑大学

作者

  • 4篇顾康康
  • 3篇储金龙
  • 2篇汪勇政
  • 1篇陈晓华
  • 1篇蔡茜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Journ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ediction of Huainan City Based on GM–BP Neural Network被引量:1
2016年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naly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y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to settl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d it i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realiz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cademician Sun Tiehang's "unification of three" for the eco-city construction, establish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es fo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y—Huainan City; and applied GM–BP neural network coupling model for the dynamic evolution and predic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Huainan City in the future dec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of Huainan would be 2.13 by 2025, higher than the loadable state 1, so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would keep in the over-loaded level, but the over-loaded degree would be lower than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arable land,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this unreasonable and unsustainabl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ake an energy-saving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path.
LI JiulinGU KangkangCHU JinlongJIANG BenchuanANG Lin
关键词:GM(1,1)PREDICTION
基于遥感的煤炭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运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开展淮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2年,淮南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缓慢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2009年是人均生态承载力提升的拐点,表明经济科技因子的提升作用;淮南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南和北部高、西部低的格局,而且区域破碎化加剧的趋势。矿区占用大量耕地以及积水塌陷区的形成,是生态承载力的下降和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转移以耕地、建筑用地为主,水域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日益增强,开展塌陷区整治,将塌陷区形成的水域转换成耕地或建设用地,将是提高淮南市生态承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顾康康储金龙汪勇政
关键词:土地利用塌陷区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被引量:78
2012年
生态承载力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判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分析手段,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与完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进行了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不同学者对于生态承载力概念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内涵。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思路,将国内外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分为3类,第1类是指标体系评价法,第2类是以能量、物质流为基础的产品周期评价,第3类是综合性评价。上述评价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采用互补的方式对方法进行集成,加强综合集成的方法在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最后,结合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生态承载力中主动因子与被动因子、生态承载力预测及其与区域规划的结合、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生态承载力方法改进等亟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顾康康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煤炭型矿业城市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以淮南市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定量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变化趋势,揭示经济发展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南市整体呈现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加剧上升的趋势;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波动性下降,资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的变化速率剪刀差从0.001增长到0.66,两者变化速率的分异性显著,生态足迹增长速率有所降低,生态足迹产生的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减轻;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5-2008年属于快速增长期,2009-2014年属于曲折增长期,协调度从极度失调衰退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GDP、人均GDP、非农产业比重均与生态足迹显著相关。最后,对协调发展模型和剪刀差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促进淮南市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顾康康储金龙陈晓华汪勇政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协调度剪刀差
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淮南市生态承载力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从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三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淮南市2002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2~2010年淮南市的生态赤字上升极快,其中2010年人均生态需求为16.52 hm2/人,供给为0.21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1hm2/人。淮南市目前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的。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结果更符合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蔡茜储金龙顾康康
关键词: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