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992016-3B)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何雪银文仁来田树云苏月贵程伟东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性状
  • 3篇玉米
  • 2篇杂交
  • 2篇果穗
  • 2篇果穗性状
  • 1篇单倍体
  • 1篇单倍体诱导
  • 1篇东盟国家
  • 1篇玉米品种
  • 1篇玉米研究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杂交诱导
  • 1篇杂交种
  • 1篇杂交种产量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类群
  • 1篇杂种优势群
  • 1篇中国与东盟国...
  • 1篇生物学

机构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篇苏月贵
  • 2篇田树云
  • 2篇文仁来
  • 2篇何雪银
  • 1篇吴翠荣
  • 1篇程伟东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泰国玉米群体表现的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法,以正大619为对照,对泰国引进的12份玉米群体的产量、容重、千粒重、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病害等级和生育期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2份泰国玉米群体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为NST05101F2>NST05201F2>SWS00352-2###>NP99201(RRS)C1F2>NST05103F2>NST05202F2>SW3(S)C4>NS1>NP99202(RRS)C1F2>SWS003Y-5###>NST05102F2>NST05203F2;加权关联序与产量位序说明玉米群体NST05101F2和NST05201F2较其他群体好。然而,在实际育种中这2个群体是否比其他群体更具有育种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田树云文仁来何雪银覃兰秋苏月贵程伟东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泰国玉米群体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10年
为加快改良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及其品种选育速度,推进国外材料的利用进程,对从泰国引进的12个玉米群体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等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株型均为平展型,株高219.15~234.06 cm,穗位高96.87~128.84 cm;12个群体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群体Q1产量最高为7463.01 kg/ha,群体Q12产量最低为6418.31 kg/h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Q1、Q2、Q3、Q4、Q6、Q7、Q8、Q9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群体Q5、Q10、Q11、Q12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群体的出籽率、籽粒容重、穗粗、穗长、穗行数差异较小;千粒重275.67~307.00 g;行粒数均达到30粒,秃尖长度范围0.70~1.34 cm;12个玉米群体中,青枯病和纹枯病为主要病害,群体抗倒性均较强;果穗籽粒均为黄色,穗型为筒形,属硬粒型玉米,穗轴为白色。
田树云文仁来苏月贵何雪银覃兰秋
关键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
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分析及其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被引量:16
2012年
对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杂种优势类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产量配合力总效应顺序与组合产量排序相吻合,两者成显著正相关。12个泰国玉米群体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Ⅰ类群包括Q9、Q11群体,与旅大红骨杂优群内的丹340等的SCA最高;第Ⅱ类群包括Q1等其余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掖478、7239等的SCA较高。第Ⅱ类群可分为3个亚群,第Ⅰ亚群包括Q1、Q2、Q10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掖478S CA最高;第Ⅱ亚群包括Q3、Q4、Q6、Q8、Q12群体,与塘四平头杂优群内的黄早四SCA最高;第Ⅲ亚群包括Q5、Q7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7239 SCA最高。产量排前10位的组合中以Q1、Q10、Q11为亲本的组合各2个,以Q2、Q5、Q7、Q8为亲本的组合各1个。群体Q1、Q10、Q11在广西的育种利用价值最高,可直接用于选育自交系或作为改良材料。
田树云文仁来苏月贵何雪银刘亚利程伟东Pichet Grudloyma
中国与东盟国家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果穗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2007~2010年,以简比法和完全随机区组法相结合,在广西南宁对113个中国玉米新品种、77个东盟国家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品种春播平均产量比东盟品种高,但秋播比东盟玉米品种低;中国玉米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大,而东盟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小。大多数试验季节,产量表现最高的品种为中国品种。所有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均低于东盟玉米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中国玉米品种果穗平均长度略长于东盟品种,但秃尖明显长于东盟品种,行粒数少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品种春播的穗粗比东盟品种略粗,但秋播略细于东盟品种。多数试验季节中,中国玉米品种的穗行数比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多,而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在14行/穗的平稳线上略有变化。中国玉米品种出籽率变化较大,而东盟品种稳定在85%~86%。中国玉米品种和东盟玉米品种的容重均在800 g/L上下波动;多数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略高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在今后育种过程中除关注品种的产量潜力外,还要侧重秃尖长度及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综合性状的选择。
文仁来田树云何雪银苏月贵吴翠荣程伟东
关键词:玉米品种果穗性状
Stock6杂交诱导不同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2009~2010年用Stock 6对符合广西玉米育种目标的20份热带硬粒基因型种质进行杂交诱导研究。结果表明,20份不同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材料均受Stock 6孤雌生殖诱导产生单倍体,诱导率为0.84%~7.10%,平均为2.84%;其中,5份种质受Stock 6孤雌生殖诱导的单倍体频率较高,且子粒R-navajo标记表达较强,不仅可用于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DH系的培育,也可作为热带诱导系创制的基础材料。
苏月贵田树云何雪银文仁来
关键词:玉米STOCK6单倍体诱导
玉米自交系Sn-8-1-1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玉米自交系Sn-8-1-1是广西玉米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苏湾种质基础的优质、高产、抗病、高配玉米自交系,研究Sn-8-1-1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高产优质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Sn-8-1-1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密度达78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5725.65kg/hm2),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种植密度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空秆率、感病株率均为不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长、穗粗为显著负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为不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P1→y=0.8949)>穗行数(P4→y=0.6073)>行粒数(P5→y=0.4610)>千粒重(P6→y=0.3222)>空秆率(P7→y=0.2760)>穗粗(P3→y=-0.3469)>感病株率(P8→y=-0.4117)>穗长(P2→y=-0.9712)。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南泥湾18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8 000株/hm2;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可确保南泥湾18的制种产量及质量。
田树云苏月贵何雪银文仁来
关键词:果穗性状种植密度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