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550)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岳田利袁亚宏高振鹏叶萌祺王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苹果酒
  • 3篇果酒
  • 2篇发酵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动力学
  • 1篇毒素
  • 1篇选育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素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玉米粉
  • 1篇脂环酸芽孢杆...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分析
  • 1篇质谱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9篇岳田利
  • 7篇袁亚宏
  • 4篇高振鹏
  • 3篇叶萌祺
  • 2篇王周利
  • 2篇蔡瑞
  • 2篇王军
  • 1篇刘朝霞
  • 1篇赵旭博
  • 1篇王玉堂
  • 1篇崔璐
  • 1篇刘学波
  • 1篇郭康权
  • 1篇袁亚红
  • 1篇聂刚
  • 1篇曹燕妮
  • 1篇侯俊龙
  • 1篇蔡露阳
  • 1篇徐长云

传媒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种阴离子交换柱对α-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效果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Q-Sepharose Fast Flow和DE-52 2种阴离子交换柱对1株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contaminans发酵产生的α-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效果,为α-葡萄糖苷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发酵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沉淀,以分离纯化后的蛋白质含量和酶活为指标,对2种阴离子交换柱的分离纯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有1个酶活吸收峰,最大酶活为6.99×103 U,在这个吸收峰内蛋白质的含量稳定在26.25μg/mL左右;经过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α-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范围较大,最大酶活为5.56×103 U,在酶活吸收峰内,蛋白质含量为21.25~232.5μg/mL,变化范围较大。【结论】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对α-葡萄糖苷酶的分离效果优于DE-52层析柱。
袁亚宏蔡瑞岳田利侯俊龙徐长云郭康权
关键词:脂环酸芽孢杆菌Α-葡萄糖苷酶分离纯化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苹果渣多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更好的利用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分离苹果渣多酚的工艺,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Langmuir准一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方程及内扩散方程对吸附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并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反应热力学特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描述,吸附温度越高,吸附速率常数和初始吸附速率越大,且平衡吸附量越高。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苹果渣多酚的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并且是伴随着焓变>0的吸热过程。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为利用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苹果渣多酚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技术依据。
袁亚宏蔡露阳岳田利高振鹏赵旭博
关键词:动力学热力学
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在嗜酸耐热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为建立基于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的嗜酸耐热菌快速鉴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个脂肪酶和酯酶底物直接与嗜酸耐热菌反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了9株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色谱图,并对色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所得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能将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分为2个类群,且同一属的2个不同种的细菌也能得到正确归类。【结论】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能够用于嗜酸耐热菌的快速鉴别,且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经济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蔡瑞岳田利袁亚宏王周利王军
关键词:嗜酸耐热菌聚类分析
基于ICP-MS法的苹果酒发酵过程矿质元素的动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苹果酒发酵的不同时期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含有的主要矿质元素有钾、钠、钙、镁、铁、锰、铜、锌、锶、硼等十种,其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在苹果汁中达到1 853.83mg·L^-1,经过发酵后的含量为1 654.38mg·L^-1。在发酵过程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整体看来,在发酵进行72~120h以及144~216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尤其在发酵进行到192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都达到峰值或谷值,其中铁和锌元素的含量达到峰值,钾、钠、钙、镁、锰、硼六种元素的含量达到谷值。但在随后发酵结束前的24h内,矿质元素的含量又剧烈反弹。经过发酵过程后,钾、镁、铜、锌、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钠、钙、锰、铁、锶等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对十种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钙元素和锰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24。试验结果为调控酿酒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叶萌祺岳田利高振鹏袁亚宏聂刚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苹果酒矿质元素
添加营养素提高苹果酒总酯含量优化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对添加营养素提高苹果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从氨基酸类、生长因子类和维生素类营养素中筛选出对苹果酒总酯质量浓度影响显著的因素为亮氨酸、谷氨酰胺、吡哆醇和氯化锌。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得到4个因素的中心点分别为:亮氨酸35 mg/L、谷氨酰胺90 mg/L、吡哆醇0.3 mg/L和氯化锌1.25 mg/L。利用二次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营养素组合为:亮氨酸34.8 mg/L、谷氨酰胺84 mg/L、吡哆醇0.24 mg/L和氯化锌1.30 mg/L,在此最优条件下苹果酒的总酯质量浓度可达到5.29 mg/L。
叶萌祺岳田利袁亚宏
关键词:苹果酒营养素
产香酵母分离鉴定与苹果酒发酵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为获得可用于苹果酒发酵的产香酵母,提高苹果酒的香气质量,采集苹果果库空气样和苹果样品,经分离纯化、产酯试验筛选得到6株具有产香能力的酵母,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对IT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结合与标准菌株的ITS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明确了6株分离菌株的遗传学位置,其中菌株YN6被鉴定为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该菌株产香能力较强,且能提高苹果酒的感官质量。苹果酒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WLS21独立发酵结果相比,接种YN6混合发酵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质量浓度由248.09 mg/L提高到496.14 mg/L。
叶萌祺袁亚宏岳田利甄帧
关键词:产酯酵母ITS序列苹果酒挥发性成分
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微波降解技术被引量:11
2013年
应用微波辐照技术降解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的方法测定玉米粉中AFB1的含量。试验考察了微波辐照功率、微波辐照时间以及AFB1初始含量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并与传统加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照主要利用非热效应对AFB1进行降解,当功率为250 W、时间为30min时,AFB1降解率大于90%,残留量在国标和欧盟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微波辐照处理对玉米粉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且AFB1降解产物毒性明显降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王周利王玉堂刘学波崔璐刘朝霞岳田利
关键词:玉米粉黄曲霉毒素B1微波辐照降解
辅酶Q10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8
2012年
以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 1.172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LiCl和超声波进行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辅酶Q10菌株。结果表明:1g/L LiCl诱变能显著提高菌株的正突变率,超声波诱变会引起细胞壁结构与构成发生改变。通过罗红霉素初筛和摇床复筛,获得辅酶Q10突变株C40-05,胞内辅酶Q10产量为1.198mg/g干菌,比出发菌株(0.389mg/g)提高了208%。菌株经5次传代培养,胞内辅酶Q10产量下降了2.67%,突变株遗传形状稳定,可作为辅酶Q10生产菌株。
曹燕妮岳田利袁亚红高振鹏
关键词:豌豆根瘤菌辅酶Q10诱变
基于FT-NIR的微生物快速鉴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微生物细胞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反映了细胞成分的分子振动信息,具有的高度特异性,为寻求一种基于FT-NIR的微生物快速鉴定方法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采集1株酵母和5株细菌标准菌株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FT-NIR的微生物快速鉴定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光谱鉴别指数Dy1y2值范围为1.61±1.05~10.97±6.65,重现性良好;②建立的基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的鉴定准确率为10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5.75%,预测准确率高。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可以实现基于FT-NIR结合多元数学统计方法的微生物快速鉴定,并具有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
岳田利王军袁亚宏高振鹏
关键词:微生物人工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