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2Z-T24011)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晓光李华周晓红言慧赖植发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弓形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对近年来弓形虫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弓形虫不同虫株对大鼠的感染性、不同品系大鼠对弓形虫的易感性和作用机理以及大鼠在弓形虫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 赖植发陈晓光
- 关键词:弓形虫动物模型
- 抗弓形虫重组SAG1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SAG1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将pET32(a)-trSAG1重组质粒转化EscherichiacoliBL21(DE3),用0.1mmol/L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Ni-NTA一步法纯化,以纯化的rSAG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分泌高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Western blot分析其特异性。结果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rSAG1单克隆抗体的5株杂交瘤细胞株,抗体重链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能与弓形虫速殖子超声抗原中的天然SAG1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制备的抗rSAG1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识别SAG1的高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弓形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言慧李华陈晓光吴锦雅
- 关键词:弓形虫可溶性表达纯化单克隆抗体
- 截短形式弓形虫SAG1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进行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利用NcoⅠ、HindⅢ双酶切,从本室建立的pET-30a(+)-SAG1重组质粒中获取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质粒pET32a中,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32a(+)-trSAG1。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BL21中并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Ni-NTA agarose纯化后, 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trSAG1 ,通过IPTG诱导得到了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重组SAG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 0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ELISA试验表明重组SAG1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结论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了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表达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抗原。
- 言慧李华周晓红吴昆陈晓光
- 关键词:弓形虫大肠杆菌可溶性纯化
- 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和鉴定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获得弓形虫多表位基因在原核系统中可溶性表达产物,为弓形虫病重组抗原试剂盒的制备及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PCR法扩增弓形虫多表位基因,使其两端带有与载体pET32a相匹配的酶切位点,插入载体pET32a,酶切并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SDS-PAGE分析和鉴定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及其相对分子质量,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该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经诱导,得到了Mr31000的可溶性融合表达产物。经Ni-NTA纯化,纯度可达90%以上。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该产物能够被弓形虫B36感染的小鼠血清和弓形虫RH感染的兔血清特异识别。结论弓形虫多表位基因在原核中的可溶性表达产物在弓形虫病诊断及疫苗研究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杨培梁陈晓光王元占李华周晓红吴焜言慧
- 关键词:弓形虫多表位大肠杆菌免疫反应性
-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地塞米松处理大鼠以及小鼠感染弓形虫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其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弓形虫感染组;Ⅲ组:地塞米松2mg/kg体重,隔天皮下注射2周后停止注射;Ⅳ组:地塞米松2mg/kg体重,隔天皮下注射2周后感染弓形虫,并停止注射地塞米松;Ⅴ组:实验期间,地塞米松2mg/kg体重,隔天皮下注射;Ⅵ组:地塞米松2mg/kg体重,隔天皮下注射2周后感染弓形虫,继续注射地塞米松。每周采集实验大鼠血液并分离血清。第6周时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将弓形虫感染鼠的脑组织匀浆转种小鼠,并以脑组织为模板PCR扩增弓形虫SAG1基因。雌性昆明小鼠36只,于感染弓形虫后0,1,2,3,4,5d时每天处死6只,收集血清。硝酸根还原酶法测定大鼠、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正常组大鼠6周平均一氧化氮浓度为(29.30±2.77)μmol/L;地塞米松注射2周后,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13.24±2.30)μmol/L、(13.33±2.41)μmol/L、(14.98±1.71)μmol/L、(14.55±2.99)μmol/L;Ⅱ组大鼠感染弓形虫后,血清一氧化氮第3周时升至(76.79±6.93)μmol/L,而后持续下降,至第6周时为(52.34±4.50)μmol/L;Ⅲ组大鼠停止注射地塞米松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逐渐上升,至第4周时为(26.32±2.93)μmol/L,其后维持在正常水平;Ⅳ组大鼠感染弓形虫后第3周时其一氧化氮水平升至(36.19±7.42)μmol/L,然后继续上升,至第5周时达最高至(63.60±16.32)μmol/L,然后下降;Ⅴ组大鼠的一氧化氮浓度则维持在从(13.96±2.50)μmol/L到(14.98±1.71)μmol/L之间的较低水平;Ⅵ组大鼠感染弓形虫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缓慢上升,至第5周时升至最高,为(58.89±21.70)μmol/L,然后下降。采用PCR的方法从Ⅳ组中的1只大鼠的脑组织扩增出SAG1片段,Ⅵ组有2只大鼠的脑组织扩增出SAG1片段,�
- 赖植发刘轼初陈晓光刘敏周晓红李华
- 关键词:一氧化氮地塞米松弓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