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143) 作品数:10 被引量:33 H指数:4 相关作者: 梁伶 曹存巍 刘栋华 黄绍标 刘燕芬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马尔尼菲青霉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关系究研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竹鼠寄生株和人感染株的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15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和15株人感染株的Pm在SDA液基25℃震荡培养72h后检测OD值,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出两种菌株gasC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来源的Pm在25℃时产色OD值分别为0.842±0.777和0.681±0.721,无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测出15株竹鼠寄生株和15株人感染株gasC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26.41±122.74和136.170±139.85,SPSS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的产色与gasC基因的表达量成直线正相关关系(r=0.882,P<0.05)。结论两种来源的Pm菌株在25℃时产色能力无差异;菌株产色与gasC基因的表达成正相关;gasC基因可能与菌株致病有关。 庄晓晟 梁伶 曹存巍 刘栋华 严煜林 黄绍标 刘燕芬 韦高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小鼠脾脏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两种不同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后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用分离自广西银星竹鼠的野生PM菌株(A组)和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PM菌株(B组)的菌悬液经腹腔注射感染健康小鼠,并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阴性对照。接种10周后处死(中途死亡的小鼠随时解剖)小鼠,解剖、观察内脏感染情况,选取小鼠脾脏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及过碘酸锡夫染色(PAS),观察其基本病理变化。结果A、B组PM感染的小鼠脾脏均可见炎性灶状病变、脓肿或肉芽肿形成;PAS染色可见真菌孢子;比较第10周解剖的小鼠与中途死亡小鼠脾脏病理变化,前者脏器组织中病变及真菌数量明显减少,部分消失,C组小鼠无死亡,内脏未见肉眼病变。结论野生PM和临床分离PM均能使具有正常免疫功能小鼠的脾脏感染,且部分小鼠感染PM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以逐渐消失。 成先桂 梁伶 刘栋华 罗虹 黄绍标 韦高 吴易 曹存巍 刘燕芬 严煜林 李菊裳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野生株 临床分离株 组织病理学 经呼吸道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对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的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为R组和H组,分别经呼吸道吸入接种分离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菌株(竹鼠寄生株)及广西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血液的PM菌株(人感染株)活菌悬液,7天后处死并解剖,肉眼观察肺脏感染情况;取左肺下叶组织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差异;取左肺上叶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病理改变;取右肺组织匀浆接种PDA平板培养基25℃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比较二者肺组织菌载量,同时分析安慰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R组和H组)感染PM后发病率100%;两种不同来源的PM感染小鼠后肺脏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异;感染不同来源PM的小鼠肺组织菌载量无差异;不同来源PM感染的小鼠肺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安慰剂组小鼠有轻微病理改变;空白对照组小鼠无病理改变。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呼吸道吸入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小鼠肺部致病;竹鼠寄生株PM与人感染株PM对小鼠的致病力无差异。 姚婉玉 罗青华 梁伶 刘栋华 曹存巍 黄绍标 罗虹 刘燕芬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致病力 组织病理 马尔尼菲青霉生物学特征及抗氧化压力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相型马尔尼菲青霉(PM)临床分离株及鼠寄生株超微结构。探讨不同来源的PM菌株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抵御氧化杀伤的机制。方法以含过氧化氢的培养基对临床分离株及鼠寄生株PM于25℃和37℃两种温度下各培养7d,与正常未加过氧化氢处理的菌株进行前后对比,光学显微镜观察PM菌体特征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M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①加H202处理后,临床分离株及鼠寄生株PM菌丝相及酵母相生长速度均较正常时缓慢。25℃菌丝相色素产生均较正常时增加,37℃加2.0mmol/LH202临床分离株及鼠寄生株PM菌落外观差异不明显;②光镜下,临床分离株在25℃培养时,产孢减少,37℃人、鼠PM加H202后光学显微镜下见菌体皱缩;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不加过氧化氢培养25℃可见细胞壁光滑,细胞膜完整,胞质内可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脂质体以及大小不等的空泡等结构,37℃尚可见微体结构。过氧化氢处理后,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不连续,有皱缩及凸起;胞质不均匀,吞噬现象明显,形成大量吞噬空胞。结论在应对相同的氧化压力下,两株菌变化不同,提示不同菌株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不同。 罗秋红 梁伶 曹存巍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氧化性应激 显微镜检查 透射 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对两种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菌株的致病过程和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别将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的PM孢子菌悬液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健康小鼠,然后按时间分批处死,观察脏器感染情况,取其内脏及颈动脉血进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结果发现小鼠感染PM的发病率为100%;不同时期小鼠内脏病变程度有差异,且内脏病变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小鼠部分脏器真菌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腹腔注射途径均可使小鼠致病;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感染PM后可以逐渐恢复;本实验可以作为研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及PM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相关性等的一个手段。 梁伶 成先桂 刘栋华 黄绍标 曹存巍 刘晓军 罗虹 吴易 韦高 刘燕芬 严煜林 李菊裳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野生株 临床分离株 致病力 马尔尼菲青霉动物试验的研究现状 2013年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主要累及免疫缺陷患者的条件致病性双相真菌。近年来随着AIDS患者的增多,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posis marneffei,PSM)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但其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动物试验作为一项有效的疾病研究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PSM在内的真菌病研究中,根据所获结果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现对PM动物试验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张馨予 梁伶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动物试验 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临床株超微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临床株经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作用前后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先测定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对马尼菲青霉菌临床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 MIC 和10倍 MIC 条件下,药物与菌作用24、48、72 h,分别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经两性霉素 B 作用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加,扫描电镜下可见到菌体破损,外层剥离、皱缩、断裂及粘连;透射电镜下线粒体变性,细胞核碎裂,细胞膜皱缩,胞质内细胞器消失,细胞壁断裂。经伏立康唑作用后,扫描电镜下可见到菌体破损、皱缩、干瘪、坍塌;透射电镜下均看到胞质内出现许多高密度的电子致密颗粒,线粒体变性,细胞壁表面粗糙,细胞膜皱缩、破损,胞质内各细胞器消失。结论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均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两种药物相比,两性霉素 B 对菌细胞损伤更明显。 张倩影 梁伶 曹存巍 刘栋华关键词:伏立康唑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08年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型致病真菌,可致人类感染,多器官受累,引起系统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病情凶险,如未能及时有效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为了提高PSM的早期诊断水平,近年来各国学者对PSM的实验室诊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进展。作者就PSM的实验室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罗青华 梁伶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病 胎牛血清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在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转相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胎牛血清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在马尔尼菲青霉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相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种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即临床人感染株及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在该培养基中转相程度的异同。方法取临床人感染株18株及竹鼠寄生株13株分别接种在已配制好的胎牛血清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实验组)及普通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对照组)上并置于37°C恒温恒湿箱中培养7d,再连续转种2次后,取菌落均匀涂片并予乳酸酚棉兰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单个酵母样细胞和关节孢子占该镜下所有细胞的百分比(即转化率),连续取卫星位6个镜下视野百分值的平均值作为该菌最终转化率。结果马尔尼菲青霉临床人感染株酵母相下单个酵母样细胞和关节孢子占每镜下所有细胞百分比为(75.08±3.32)%,对照组为(54.09±4.92)%;竹鼠寄生株实验组为(73.36±2.64)%,对照组为(52.37±2.57)%;两种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人感染株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与竹鼠寄生株相应组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牛血清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在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转相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两种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在胎牛血清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中转相程度无区别。 陈集敏 梁伶 梁伶 刘栋华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 酵母相 培养基 几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的体外药敏试验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马尔尼菲青霉(PM)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与临床人分离株对伏立康唑和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M27-A2和M38-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对14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25株临床人PM分离株25℃菌丝相及37℃酵母相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比较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MIC的差异性,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株菌在两种不同温度相下的MIC差异性。结果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PM寄生株菌丝相的MIC分另U为:0.0313—0.1250、0.1250~1.0000、0.0313~0.5000、0.2500~4.0000、2.0000~8.0000mg/L;对PM寄生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78~0.2500、0.0313~0.5000、0.0313~1.0000、0.2500—2.0000、1.0000~8.0000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菌丝相的MIC分别为:0.0313—0.2500、0.0625~1.0000、0.0313-1.0000、0.2500~4.0000、2.0000—32.0000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39~0.2500、0.0313~0.5000、0.0313—2.0000、0.1250~2.0000、2.0000—16.0000mg/L。5种抗真菌药物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均敏感。同一温度下伏立康唑对两种不同来源PM的MIC最低,其他药物的MIC依次为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氟康唑。同一药物在同一温度下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PM临床分离株的MIC无明显差异;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对同一菌株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下的MIC存在差异。结论PM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来自于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的MIC类似;菌相的 张馨予 陈集敏 梁伶 曹存巍 刘栋华 黄绍标 刘燕芬 严煜林 李菊裳关键词:青霉属 抗真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