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YJA630197)

作品数:1 被引量:53H指数:1
相关作者:杨丽霞姚士谋杨桂山苑韶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空间异质性
  • 1篇耕地
  • 1篇耕地非农化
  • 1篇非农
  • 1篇非农化
  • 1篇STIRPA...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篇苑韶峰
  • 1篇杨桂山
  • 1篇姚士谋
  • 1篇杨丽霞

传媒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耕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基于STIRPAT和GWR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3
2013年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12I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苑韶峰杨丽霞杨桂山姚士谋
关键词:STIRPAT模型耕地非农化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异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