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46)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平朱瑾熊燕董家鸿张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供肝冷保存时间延长损伤移植肝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者,建立原位肝移植(OLT)模型。随机分为3组,冷保存1h组(n=48)供肝获取后,置于4℃的冷保存液中保存1h,再行OLT。冷保存12h组(n=48)供肝获取后,置于4℃的UW液中保存12h,再行OLT。对照组(n=6)大鼠只打开腹腔,不进行移植。前2组分别于术后1、6、12、24、48、72、96和168h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对照组仅在开腹时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观察移植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观察术后168h时的大鼠存活率。结果冷保存1h和冷保存12h组肝移植后各时点血清ALT、AST及H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冷保存12h组又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P<0.05)。冷保存12h组术后24h移植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而冷保存1h组病理学改变不明显。冷保存12h组肝窦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F=63.58,P<0.01),两组大鼠移植肝组织均于术后6h出现凋亡高峰,且肝窦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肝细胞。冷保存1h组和冷保存12h组大鼠肝移植后168h时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结论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冷保存时间密切相关。肝窦内皮细胞对冷保存及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肝细胞,其损伤方式以细胞凋亡为主。
- 朱瑾董家鸿陈平李晓武张玉君
- 关键词:肝细胞内皮细胞
- 肝部分切除术后P13K/Akt信号途径对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多种介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1],这些细胞因子和介质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张林陈平丁纪明朱瑾
-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信号途径内皮细胞功能
- 原代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M鉴定SEC;采用TEM及AnnexinⅤ联合PI双染的方法检测SEC的凋亡。结果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2.06±0.35)×107/只大鼠,活力≥92%,纯度达90%;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SEM下可见SEC表面具有典型的窗孔结构;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ECGF,TEM下仍可观察到SEC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培养12 h的SEC凋亡率与新鲜分离的相比,差异已具有显著性(F=53.1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EC存在明显的自发凋亡,且这种凋亡呈生长因子抵抗性。
- 朱瑾陈平李晓武熊燕董家鸿
-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凋亡原代培养
-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5
- 2004年
- 肝脏是由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其中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占肝非实质细胞的40%[1],在肝窦内形成一连续的带窗孔结构的衬垫细胞层,是肝内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普通血管内皮细胞相比,SEC具有特殊的表面标志、结构和功能,在肝脏的生理、病理及器官移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SEC的原代分离培养十分困难,因此阻碍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SE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 朱瑾陈平董家鸿董晓灵杨丽华熊燕
-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鼠肝肝内窗孔
- 切应力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不同切应力下肝窦内皮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分泌量,探讨切应力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血流动力学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切应力为0dyn/cm2)和实验组2组,实验组又按切应力不同分为12、24和48dyn/cm23个亚组。每组分别在4、8、12及24h抽取1ml培养基,利用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HGF、IL-6、NO和NOS浓度。结果在不同切应力下,肝窦内皮细胞分泌HGF、IL-6、NO和NOS各不相同,在同一时相随着切应力的升高,HGF、IL-6、NO和NOS的分泌量也升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48dyn/cm2组明显高于另两个亚组(P<0.01);实验组作用8、12、24h时,HGF、IL-6、No及NOS分泌量明显高于作用4h时。结论体外实验证实,切应力升高时肝窦内皮细胞分泌HGF、IL-6、NO和NOS的量明显增加,提示部分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急剧升高能促使肝窦内皮细胞活化,分泌大量促肝细胞再生的细胞因子和介质。
- 丁纪明陈平张林朱瑾熊燕段世刚李颖
- 关键词:切应力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功能
-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建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 (SEC)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 ;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培养SEC的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 ;用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 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SEC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 (2 .0 6± 0 .35 )× 10 7/只大鼠 ,活力≥ 92 % ,纯度达 90 % ;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 ,SEM下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窗孔结构 ;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 ,RECA 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 分离培养的SEC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较高 ,形态典型且具有一般细胞所没有的窗孔结构及表面标志 ,为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朱瑾陈平熊燕李昆董家鸿
-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