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652)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苏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8篇肝炎病毒
  • 8篇病毒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基因
  • 4篇宫内
  • 2篇新生儿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基因组
  • 2篇宫内传播
  • 2篇宫内感染
  • 2篇合酶
  • 2篇HBV
  • 1篇蛋白
  • 1篇地高辛
  • 1篇地高辛标记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闫永平
  • 6篇李端
  • 6篇徐德忠
  • 5篇苏海霞
  • 5篇卢娟
  • 3篇门可
  • 2篇张景霞
  • 2篇刘一萍
  • 1篇赵小宁
  • 1篇周红超
  • 1篇邵中军
  • 1篇张玉海
  • 1篇王安辉
  • 1篇张磊

传媒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Relationship between heterogeneity of HBV preS/S gene and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2002年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utation of HBV preS/S gene in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and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HBV preS/S gene from sera of 8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4 women's neonates infected with HBV, and the other's neonates non-infected with.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and 5 clones were chosen from every woman for DNA sequencing. Results: Heterogeneity of HBV preS/S gene in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having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from having not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and the divergence rate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also higher strikingly. Conclusion: High heterogeneity of HBV preS/S gene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may be relative to high rate of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李端
关键词:VARIATION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及其母亲HBV基因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 :扩增 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 2 5kbHBVDNA ,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 .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 .结果 :母婴HBVDNA序列中 ,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并且导致相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生改变 ,其中以前S2区突变率为最高 (P <0 0 1) ;而前C、C区基因只有少数核苷酸发生沉默突变 .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中均有HBsAg阳性信号 .结论 :新生儿HBV的细胞源性宫内感染可能主要与HBV突变株的前S/S区的基因变异有关 ,而前C/C区相对比较保守 。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
关键词: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母亲聚合酶链反应
体外转录法制备地高辛标记HCV核心区RNA探针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制备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用于筛选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核心区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HCV C区cDNA序列,将所得序列克隆入载体PinpointT-MT Vector和pGEM-7EF(+)Vector,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以HCV-pGEM-7EF(+)中的HCV核心区cDNA序列作为体外转录RNA的模板,经T7 RNA聚合酶转录得到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将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用于紫外交联实验,筛选HepG2细胞中可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结果所得HCV核心区cDNA序列为503 bp。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探针初步筛选到两个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结论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筛选与HCV RNA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
张景霞苏海霞赵小宁闫永平门可李端卢娟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
乙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的扩增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为从全基因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致病性的关系 ,建立从血清及质粒标本经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HBV全长基因的新方法 ,并初步进行克隆分析 .方法 设计了含 Sal ,Sap 酶切位点的引物 ,扩增 32 0 0 kb HBV全长 DNA,经酶切及连接后克隆入载体 .结果 用新建立的方法直接从少量血清中获得了全长 HBV基因以及 HBV全基因克隆 .结论 该法可用于对
李端闫永平徐德忠周红超张景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组HBV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宫内传播中的选择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扩增得到包括HBV前C/C区和前S/S区基因的2.5kb基因片断或前S/S区1.2kb基因片断,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比较母婴HBV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4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母婴HBV序列共得到43株,都属于HBVC基因亚型、adr血清亚型。HBV前S/S区序列中,新生儿序列的差异性低于母体(P<0.05)。4对母婴间序列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99.47%、99.39%、99.37%和99.46%;母婴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每对母婴序列间的进化距离都比较小,核苷酸差异率分别为0.4、0.8、1.2和0.3。母婴序列间均存在1个或数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母体内的优势株和新生儿体内的优势株不完全相同。结论母体内的优势株或弱势株都可以通过宫内传播感染新生儿,可能与其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提示HBV的宫内传播存在基因选择性。
苏海霞张玉海李端张磊卢娟闫永平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宫内传播基因
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用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及其婴儿 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 2 4 3名 HBs 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注射 HBIG 2 0 0 IU ,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 ,同时在出生后 2 4 h内注射 HBIG 2 0 0 IU ,然后在 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 ,每次 5μg。并和 4 0 2例产前未注射 HBIG的 HBs Ag阳性孕妇比较 ,其所生新生儿在 0、1、6 (30 μg、10 μg、10 μg)月龄只用血源型乙肝疫苗免疫 ;两组婴儿都分别在 1、3、6、12、2 4月龄静脉采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BV标志物 ,同时随访。结果 孕妇注射 HBIG组的宫内感染率为 2 .4 7% ,低于未注射 HBIG组 3.73% ,差异无显著性(χ2 =0 .77,P >0 .0 5 )。产前用 HBIG和新生儿 HBIG联合疫苗组没有发生慢性 HBV感染的婴儿 ,而未注射 HBIG孕妇所生的 4 0 2例婴儿中 ,有 9例婴儿发生慢性 HBV感染 ,其母亲都是 HBs Ag和乙肝 e抗原 (HBe Ag)均阳性 ,主要是宫内感染。结论 产前用 HBIG和新生儿 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 HBV感染率 ,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 。
刘一萍邵中军徐德忠门可徐剑秋闫永平
关键词: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IG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S区和C区基因长片段扩增新方法的探讨
2003年
目的 :为HBV基因研究提供一个灵敏度和扩增效率均较佳的长片段PCR新方法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血清中HBVS区和C区的 2 .5kb基因 ,并与HBV全长扩增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HBV 2 .5kbPCR方法在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全长PCR方法 (P <0 .0 5 ) ,相同反应条件下 2 .5kbPCR产物的平均A值和灰度总值也高于 3.2kb的全长基因组 (P <0 .0 5 ) .结论 :HBV2 .5kbPCR方法的灵敏度和扩增效率高于全长PCR方法 。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组PCR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宫内传播基因变异前S/S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 .方法 :对 4 0 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 .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 .结果 :随访到 5 9对母亲和孩子 .5 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 ,出生时 5例HBsAg阳性 ,其中 3例HBsAg持续阳性 ,且这 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 ;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 HBs ;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 .结论 :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 ;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 ;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 。
刘一萍门可徐德忠王安辉徐剑秋闫永平
关键词:宫内感染肝炎E抗原乙型免疫耐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