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E-TJGE-B1301)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乾青张骞刘洪亮徐飞李利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大型深基坑
  • 1篇单桩
  • 1篇单桩承载
  • 1篇地表沉降
  • 1篇端阻
  • 1篇悬链
  • 1篇悬链线
  • 1篇悬链线拱
  • 1篇支护结构
  • 1篇深基坑
  • 1篇深基坑开挖
  • 1篇土体
  • 1篇桩-土体系
  • 1篇桩间距
  • 1篇开挖
  • 1篇抗滑
  • 1篇抗滑桩
  • 1篇基坑
  • 1篇基坑开挖
  • 1篇监测分析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张骞
  • 3篇张乾青
  • 2篇李术才
  • 2篇刘洪亮
  • 2篇李利平
  • 2篇徐飞
  • 1篇林春金
  • 1篇杨尚阳
  • 1篇梁发云
  • 1篇王渭明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抗滑桩岩拱效应与合理桩间距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在理清不同桩间岩体破坏形式的基础上,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岩拱效应和合理桩间距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软质岩体拱效应的形成及演化机理,基于拱轴内力、破坏方式及位置对比分析了岩拱与土拱特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悬链线拱轴方程,利用两铰拱原理对岩拱进行了内力计算分析。利用岩体跨中极限平衡条件,建立了拱轴系数m关于桩间距l及拱高f的表达式。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对抗滑桩桩合理桩间距进行了探讨。从工程实际中岩拱效应充分发挥及安全经济角度考虑,给出了合理桩间距的选择方案。
张骞李术才张乾青李利平徐飞杨尚阳
关键词:抗滑桩拱轴系数合理桩间距
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目前桩基承载特性确定时未考虑桩-土体系渐进变形过程的现状,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对侧阻和端阻的软化特性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明确了模型中各参数取值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同时,根据提出的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建立了一种可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的迭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计算获得的破坏性单桩承载特性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可反映侧阻和端阻的破坏特性。实际工程中,结合单桩承载特性分析算法,可根据单桩的实际受力特点灵活选用不同形式的侧阻和端阻荷载传递函数来分析不同桩顶荷载水平下的单桩受力特性。
林春金张乾青梁发云张骞刘洪亮
黄河冲积平原地区超大型深基坑开挖现场监测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介绍了黄河冲积平原地区某开挖范围为271 m×192 m,开挖深度为18.7~19.5 m,采用土钉、预应力锚索加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的超大型深基坑开挖现场监测实例,研究了超大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锚索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桩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向深部发展。基坑外纵向地表沉降大致呈马鞍形分布,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基坑中部附近,基坑角部沉降约为基坑中部沉降的33.9%,纵向沉降影响范围大于基坑开挖范围。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锚索轴力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下层锚索施工完成后,上层锚索的锚固力先减小后缓慢增长并最终趋于稳定。锚索钻孔和高压注浆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已有锚索的扰动影响不容忽视。
徐飞王渭明张乾青李术才李利平刘洪亮张骞
关键词:超大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地表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