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A08020)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曹娟张鹏万萍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4篇电影
  • 3篇他者
  • 3篇自我
  • 3篇文化想象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1篇身份认定
  • 1篇台湾电影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香港电影
  • 1篇内地电影
  • 1篇大陆电影

机构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曹娟
  • 2篇张鹏
  • 1篇万萍

传媒

  • 4篇电影文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十年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认同被引量:3
2012年
台湾的历史遭遇造就了它复杂的文化品格,它的政治/文化身份始终游移在中国、日本和台湾本土之间,具有多元性和混杂性。身份认同问题中关注的主要焦点是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而中国大陆和日本同时成为台湾的"他者"。本文借用电影场域,以1999年以来台湾制作的电影为例,考察台湾电影中如何彰显对中国大陆、日本的文化想象以及如何对本土身份进行确认,这也是台湾身份认同问题的核心部分。
曹娟
关键词:身份认同自我他者文化想象
新十年大陆电影中的台湾“本省人”
2012年
在新世纪的10年中,本省身份在台湾政治生活中被强化,表现为当地文化传统被积极推广并建构台湾自我历史、建立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族群差异。这一时期的大陆电影无论是主旋律的《云水谣》(它所要确认的是本省与中国在文化传统上同文同种)还是商业电影《疯狂的赛车》(它对外省形象的借用)都对寻求本省身份的台湾形象做了一次对话或映照,它们是对异己的并且是新的延异做出的反应。
万萍
香港电影中的内地女性形象
2011年
身份认同关注的主要焦点是"自我"和"他者"的关系。香港的"他者"是复数的,具有双重性,中国和英国同时成为香港的"他者"。但从1949年之后,香港的"他者"更多指涉的是中国内地。本文围绕香港、内地(女性)、电影三者来考察香港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想象的命题,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的演变,试图探讨香港电影如何代现内地"他者"以及对内地的身份认同问题。
曹娟张鹏
关键词:身份认同文化想象
内地电影中的香港想象被引量:1
2010年
本论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内地电影中的香港形象,并对此进行文化读解。讨论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内地电影对香港形象的不同塑造,实则体现了内地如何对香港进行文化想象。而香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被改造和遮蔽在中国的宏大叙事中。最后引出内地对香港的身份认定问题,从认定为"他者"到民族建构中的"自我"。
曹娟张鹏
关键词:文化想象身份认定他者自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