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218)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彝馨吕唐军更多>>
相关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社会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同构
  • 2篇聚落
  • 2篇聚落形态
  • 2篇建筑
  • 1篇堤防
  • 1篇源流
  • 1篇灾害
  • 1篇三代同堂
  • 1篇社会伦理
  • 1篇社会伦理关系
  • 1篇社会形态
  • 1篇石湾窑
  • 1篇适应性
  • 1篇适用住宅
  • 1篇陶器
  • 1篇陶塑
  • 1篇题材
  • 1篇启蒙
  • 1篇启蒙教育
  • 1篇住宅

机构

  • 7篇顺德职业技术...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周彝馨
  • 2篇吕唐军
  • 1篇李晓峰

传媒

  • 1篇城市住宅
  • 1篇陶瓷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城市规划
  • 1篇江西建材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面向三代同堂家庭的经济适用住宅
2014年
老龄化问题与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国的住宅模式缺乏对老龄化问题与经济适用问题的关怀与考虑,本文提出的概念住宅正是针对三代同堂家庭的经济适用住宅,探讨一种新的居住模式以适应越来越广泛的需求。
周彝馨
关键词:经济适用住宅三代同堂居住问题住宅模式居住模式老龄化
岭南传统建筑陶脊源流研究
2016年
岭南传统建筑陶脊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据调查,清代岭南传统陶脊在广东、广西、港澳、东南亚等国内外地区尚有遗存,是岭南陶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实证。我们描绘出岭南传统陶脊的传播路线,并经过对国内现存岭南传统陶脊的统计研究,得到了岭南传统陶脊发展传播的大致轨迹。岭南传统陶脊由石湾窑创造,清代后期广泛应用于广府地区,后经水运、陆运与海运路线传播至国内及东南亚地区。文章就陶脊在岭南建筑装饰中的地位、陶脊的传播影响路线、陶脊与博古屋脊的关系、陶脊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发展演变等几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周彝馨
关键词:源流题材
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空间启蒙教育研究
2014年
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空间启蒙教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此课程的三大原则与思路。文章展示了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与学生设计实践成果,对此课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周彝馨
关键词:建筑设计启蒙教育
移民聚落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研究——以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
通过对广东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特殊空间形态与特殊的移民社会结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构现象,指出"八卦"形态聚落具有移民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适应了移民社会的保守策略、移民社会的伦理结构,同时适应了移民社会的阶级分层形...
周彝馨李晓峰
关键词:伦理关系适应性同构
聚落形态演变与防洪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广东高要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高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成了历来严重的洪涝灾害。其历史洪水淹浸区和历史堤防范围等历史地理环境与该地区的"八卦"形态聚落分布存在着特殊的"同构"现象。通过图解分析与逻辑推理,解读了"同构关系"的内在成因:"八卦"形态是聚落防洪的最优形态;由于民国以前的高要地区区域防洪未完善,因此位于西江南岸缺乏堤防保护的洪涝区域内大量聚落采用了"八卦"形态的聚落被动防洪方式。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分布与历代成堤区域的同构关系说明了区域防洪方略与聚落被动防洪方略互为补充、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在区域防洪设施未完善的时代,聚落被动防洪方略作为防洪方略的重要补充,导致了聚落的特殊形态;而在区域防洪设施基本完善、有效保护聚落免受洪涝灾害影响的今天,聚落被动防洪方略的存在意义大为减弱,"八卦"形态逐渐瓦解改变。这是聚落形态演变的一个重要动因。区域防洪问题解决后,大量聚落不断地向低洼地区延伸,与当初的被动防洪方略已经互相矛盾。这种扩张是非理性、无序型的扩张。当前对聚落防灾的轻视心态,埋下了洪涝灾害的隐患。
周彝馨吕唐军
关键词:聚落形态同构洪涝灾害堤防
广东省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生成内因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多个"八卦"形态的聚落,长期以来,官方宣传与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极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本文初步定义了"八卦"形态聚落的概念,统计出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数量与方位,描绘出其分布范围与总平面图。通过田野调研和图解分析,发现"八卦"形态聚落的道路、建筑、数理、方位等与八卦图式皆有大量不符之处,模仿八卦图式的传说有穿凿附会之嫌。"八卦"形态聚落有明显的防灾和适应社会形态的优势。其生成有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内因,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社会形态,并受太极八卦与风水观念等影响,形成了当前的这种特殊形态。营造最优生存环境是"八卦"形态聚落的本质追求。
周彝馨
关键词:聚落形态社会形态
民窑之辩--石湾窑文化解析被引量:3
2013年
石湾窑为中国著名民窑,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忽略与误解,其作为"中国陶"代表的地位亦同时被贬低。石湾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以来代表了广窑的最高水平。石湾窑的文化特点可总结为九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兼收并蓄,擅仿擅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妙趣天成,大巧若拙;诗意表现,艺之大成;岭南风骨,广府特色;名家辈出,代代相承;精于匠作,疏于理论。官窑与民窑之别,不应在艺术的高低,而应在于追求趣味的不同。官窑追求的是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而民窑追求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陶胜于质朴,瓷胜于精致,陶与瓷,不可以高低论。石湾窑在中国名窑之林独树一帜,以其并不优越的陶土塑造出超越诸多名窑的石湾陶塑艺术,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岭南的地域文化,成就了中国陶器的一个巅峰。
周彝馨吕唐军
关键词:民窑石湾窑文化陶器陶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