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209)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秦松李敬韩丽君史大永闫华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活性
  • 2篇学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活性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凋亡
  • 1篇钝顶螺旋藻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抑制活性
  • 1篇藻蓝蛋白
  • 1篇真核
  • 1篇真核生物
  • 1篇真菌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质粒
  • 1篇质粒文库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秦松
  • 3篇史大永
  • 3篇韩丽君
  • 3篇李敬
  • 2篇田李
  • 2篇袁兆慧
  • 2篇朱校斌
  • 2篇赵辉
  • 2篇郭书举
  • 2篇林秀坤
  • 2篇刘明
  • 2篇闫华晓
  • 2篇苏华
  • 1篇迟晓元
  • 1篇田原宇
  • 1篇许凤
  • 1篇姜鹏
  • 1篇魏鉴腾
  • 1篇王翠翠
  • 1篇葛保胜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钝顶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及其在获得功能基因上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钝顶螺旋藻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回收1~2kb大小的片段,与BamHI(Sau3AI的同尾酶)酶切并去磷酸化后的pBR322质粒载体相连接,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细胞,构建了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根据pBR322载体上多克隆位点两侧序列设计锚定引物,根据丝状蓝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螺旋藻质粒文库为模板,“巢式”扩增出了STK基因部分序列。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为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田李张晓雯秦松
关键词:质粒文库STK
齐藤凹顶藻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齐藤凹顶藻Laurencia saitoi化学成分,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1D和2D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齐藤凹顶藻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aplysistatin(1),5-acetoxy-palisadinB(2),palisadin B(3),palisadin A(4),pacifigorgiol(5),豆甾-4-烯-3α,6β-二醇(6),2,3,5,6-四溴-吲哚(7),其中化合物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为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7为四溴取代的吲哚类化合物。对化合物在人肿瘤细胞株Bel-7402,BGc-823模型上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IC50均大于10μg.m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但对人肿瘤细胞株Bel-7402,BGc-823均无明显活性。
苏华袁兆慧李敬郭书举韩丽君朱校斌史大永
关键词: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一株产天然蓝色素海洋链霉菌的筛选鉴定被引量:10
2011年
从胶州湾附近海域水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产生天然蓝色素的链霉菌。采用通用引物16F27/16R1492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结合链霉菌的传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进行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 KCTC 9772相近,相似率为99%。在Neighbour-Joining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聚类在同一分枝上。因此将该菌株鉴定为紫边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latus。
赵辉闫华晓王霞刘明李富超秦松
关键词:天然蓝色素
Al_2O_3催化剂对海洋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海洋生物质浒苔为研究对象,并以玉米秸秆(草类生物质)和锯末(木质类生物质)为对照,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并比较了3种生物质之间的热解差异。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和锯末等典型陆生生物质相比,浒苔的热稳定性最低。此外,以不同浓度氧化铝作为催化剂,用热重分析法对其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其基本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对于3种生物质转化率和最大失重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Al2O3对锯末和浒苔的转化率降低程度比玉米秸秆较明显。考虑到Al2O3具有可调变的表面酸碱性以及多种不同的晶相结构等优点,Al2O3具有较大的的应用价值。
赵辉闫华晓刘明张萌萌田原宇秦松
关键词:催化热解热重分析
真菌PHF-9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离鉴定土壤来源的真菌菌株PHF-9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从菌株PHF-9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包括一个吲哚生物碱类新天然产物,命名为Exopi-siod 1。MTT检测显示Exopisiod 1对A-549,Hela,PANC-28和BEL-7402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76.3,77.2,107.5和89.5μmol·L-1。Exopisiod 1作用后的A549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相关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PI双染法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土壤来源的外瓶霉属真菌可以代谢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吲哚生物碱,初步推断其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王翠翠刘明魏鉴腾王惠林秀坤
关键词:吲哚生物碱抗肿瘤活性凋亡
溴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与松节藻提取物在糖尿病大鼠体内降血糖活性被引量:5
2008年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负调控因子,PTP1B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靶点.来源于海洋红藻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的4个溴酚类化合物,2,2′,3,3′-四溴-4,4′,5,5′-四羟基二苯甲烷(1),3-溴-4,5-双-(2,3-二溴-4,5-二羟基苄基)-邻苯二酚(2),双-(2,3-二溴-4,5-二羟基苄基)-醚(3)和2,2′,3-三溴-3′,4,4′,5-四羟基-6′-乙氧甲基二苯甲烷(4),表现出强烈的PTP1B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4,1.7,1.5和0.84μmol/L),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采用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松节藻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内降血糖实验,结果表明,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海藻醇提取物的中、高剂量组表现出显著的降血糖疗效.该研究表明,松节藻醇提取物体内良好的降血糖功效可能部分通过溴酚化合物对PTP1B酶活性抑制途径起作用,这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史大永许凤贺娟李敬范晓韩丽君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进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转录调控进化在真核生物的表型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包括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和转录因子的进化特点,然后阐述了转录调控进化在生物体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转录调控进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田李梁成伟杨雨秦松
关键词:转录调控转录因子进化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苏华朱校斌袁兆慧李敬郭书举韩丽君史大永
关键词:ET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被引量:44
2008年
对14株海洋微藻(绿藻纲6株,金藻纲4株,硅藻纲3株,甲藻纲1株)中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4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盐藻的总脂含量最高,占千重的28.71%;4株金藻的总脂含量均较高,超过干重的20%。14株海洋微藻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绿藻中饱和脂肪酸C16:0。的含量均较高;对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小球藻以C16:1(n=7)为主,盐藻以C18:1(n=7)为主,青岛大扁藻以C18:1(n=9)为主。4株金藻的PUFAs含量均较高,几乎占脂肪酸总量的1/2,并且DHA的含量较其他藻株高。3.株硅藻的EPA含量最高,占27.2%-32.9%;而裸甲藻的PUFAs含量最低,仅为25.2%。
王明清迟晓元秦松杨官品姜鹏逄少军
关键词:海洋微藻总脂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几种重组别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被引量:5
2007年
藻胆蛋白是某些藻类特有的捕光色素蛋白,其中天然别藻蓝蛋白、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已经被证明。实验以2,2-盐酸脒基丙烷(AAPH)为自由基生成者,应用藏红花素退色反应为检测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方法,探讨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并纯化的带有6×His(6×组氨酸)标签和带有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重组别藻蓝蛋白及其α、β亚基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带有His标签的6×Hisα-APC、6×Hisβ-APC和6×His-APC均显示出一定的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能力,其中6×Hisβ-APC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IC50值可达到27.2 mg/L,Ka/Kc(氢过氧自由基与重组别藻蓝蛋白和藏红花素反应的速度常数比)达到1.24,大于带有色素基团的天然APC清除氢过氧自由基能力(IC5057.5 mg/L);而带有MBP标签的重组别藻蓝蛋白亚基MBPα-APC和MBPβ-APC和MBP-APC(rAPC)则无明显的清除能力。结果首次证实了脱辅基蛋白具有清除氢过氧自由基能力,因而在天然藻胆蛋白中脱辅基蛋白是清除自由基的贡献者之一,这为进一步研究重组别藻蓝蛋白的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线索。
韩璐葛保胜林秀坤秦松
关键词:重组别藻蓝蛋白清除自由基藏红花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