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夏惠方强陶志勇夏超明王雪梅更多>>
-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苏州大学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日疟原虫MSP1-1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构建间日疟原虫MSP1-19(Plasmodium vivax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1-19,Pv MSP1-19)基因克隆及表达的载体。方法:将MSP1-19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重组Pv MSP1-19蛋白。采用亲合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应用SDS-PAG电泳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ET28a/Pv MSP1-19,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表达的蛋白能与间日疟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成功地原核表达出Pv MSP1-19目的蛋白,为间日疟的疫苗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李光友陈勇夏惠方强刘丹买月琴贺文欣
- 关键词:间日疟原核表达基因表达
- 光诱导金丝桃素体外抗日本血吸虫雄虫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光诱导后的金丝桃素对日本血吸虫雄虫的体外杀伤作用。 方法 80只昆明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由单只阳性钉螺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60~80条,6周后剖检,收集雄虫置入含有3 ml DMEM培养液的平皿内(10条/皿)。每批次实验均分为:金丝桃素提取物或金丝桃素纯品(以下简称金丝桃素)不同浓度(0.1、0.2、0.5、1.0、1.5、2.0和2.5 μmol/L)光照组以及不同浓度非光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实验均重复2~5次。将金丝桃素提取物或金丝桃素纯品及DMSO液分别加入含有血吸虫的培养皿中,恒温避光共孵育6 h,再分别照射30、60、90和120 min后,37 ℃避光培养过夜(16 h)。次晨,洗涤、更换无药物新鲜培养液,继续避光培养48 h,观察光诱导后的金丝桃素对血吸虫的杀伤作用。选取1.0、2.5和5.0 μmol/L 金丝桃素光照60 min组虫体在解剖镜下观察并摄像;2.0 μmol/L金丝桃素光照60 min组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各浓度金丝桃素纯品光照组的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0.1 μmol/L金丝桃素纯品光照30 min组,虫体死亡率为20%;2 μmol/L金丝桃素纯品光照90 min组和2.5 μmol/L金丝桃素纯品光照60 min组,虫体均100%死亡。相应的金丝桃素纯品各浓度无光照组、DMSO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虫体均100%存活。解剖镜下观察,1.0、2.5和5.0 μmol/L金丝桃素纯品光照60 min组虫体均出现显著的痉挛性麻痹现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缩短卷曲、体态僵硬和活动终止等改变;扫描电镜观察,2.0 μmol/L 金丝桃素纯品光照60 min组虫体皮层出现肿胀、空泡形成、破裂、糜烂、剥落和感觉乳突丢失等损害,甚至皮层正常结构完全消失。金丝桃素纯品各浓度光照组的虫体死亡率和形态结构的损伤改变与金丝桃素浓度和光照时间有关。 结论 金丝桃素经光诱导后,具
- 蔡茹佘新平王瑜龚唯张惠琴夏超明
- 关键词:金丝桃素日本血吸虫
-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耐药虫体筛选及其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应用吡喹酮(PZQ)亚治疗剂量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虫体进行药物压力下的耐药虫体筛选,并探讨经筛选后的虫体对PZQ的敏感性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日本血吸虫雄虫PZQ半数有效致死剂量(ED50)为亚治疗剂量,对感染6周后小鼠喂饲给药30d;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雄性成虫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PZQ连续培养5d,根据虫体活力,评价对PZQ的敏感性,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实验获得日本血吸虫雄虫PZQ的ED50为20.89mg/kg;应用该剂量对感染小鼠体内连续用药30d后,体外培养观察显示虫体对PZQ敏感性显著下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皮层及抱雌沟损害较正常虫体明显减轻;筛选后虫体再用治疗剂量PZQ200mg/kg连续给药5d后,体外培养观察显示,虫体在不同浓度PZQ作用下存活率仍达100%,扫描电镜显示体表及抱雌沟损害比单纯用药30d的虫体更轻。结论在持续药物压力下,感染宿主体内的日本血吸虫可能对PZQ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 杨巧林蔡茹李欣李颖郭俊杰刘爱平张惠琴夏超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ED50超微结构
- PvMSP1-19重组蛋白体外对间日疟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PvMSP1-19重组蛋白对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以PvMSP1-19重组蛋白和IL-2(刺激组)及IL-2(未刺激组)培养,培养第7d时刺激组细胞再用PvMSP1-19重组蛋白刺激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并以CFSE标记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在分泌IL-4的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刺激组(8.04%)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46%);而分泌IFN-(的CD8+T细胞在刺激组(0.82%)与未刺激组(1.05%)间并无显著性差别。分泌IL-4和IFN-(的CD4+T细胞比例在刺激组(1.81%,0.19%)与未刺激组(1.89%,0.05%)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此外,CD8+T细胞的增殖指数刺激组(5.65%)也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69%)。结论 PvMSP1-19重组蛋白能显著诱导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增殖和优先分泌IL-4。
- 李光友夏惠陶志勇陈勇方强
- 关键词:间日疟IL-4
- 抗疟原虫单抗M26-32 IgM的单体化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改造IgM类抗疟原虫单抗M26-32为单体IgM亚单位,胶体金标记天然和改造后两种M26-32用于检测疟原虫抗原。方法复苏培养M26-32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收集含有单抗的腹水,用商品HiTrap IgM HP柱纯化腹水中的IgM抗体,并用L-半胱氨酸裂解IgM类M26-32单抗成单体IgM亚单位。经间接免疫荧光检定两种抗体的效价,并用胶体金标记,分别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结果接种20只小鼠,共采集约80mL单抗腹水,经HiTrap IgM HP柱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M26-32单抗。经L-半胱氨酸裂解后,Native电泳显示天然IgM被裂解为单体亚单位,IFA结果显示,亚单位M26-32与天然五聚体IgM滴度无差别。经胶体金标记后,两种金标抗体均分别能检测1∶100稀释的恶性疟原虫和1∶10稀释的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结论建立了L-半胱氨酸裂解IgM类M26-32单抗为单体IgM亚单位及其胶体金标记的方法,为利用M26-32进一步制备相应快速诊断工具奠定基础。
- 陶志勇徐岁夏惠顾亚萍刘耀宝方强高琪
- 关键词:疟疾IGM胶体金
- 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编码区全长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克隆中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编码区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自间日疟原虫抽提RNA,根据已知的PvLDH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PvLDH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对序列进行分析并做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 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所克隆的基因为951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有一个碱基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差异。在线分析预测出12个B细胞表位,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预测表位对比分析,发现一个PvLDH特异性表位。结论成功克隆了我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编码区全长基因,并预测出1个PvLDH特异性线性B细胞表位。
- 方强夏惠王雪梅齐文娟常雪莲高琪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B细胞表位
- 蛋白激酶C及其亚型对钙通道的调节功能
- 2009年
-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的惟一特效药,但其作用靶点及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吡喹酮的作用靶点可能为钙通道。钙通道可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该文综述了蛋白激酶c及其亚型对钙通道的调控作用,为阐明吡喹酮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发抗血吸虫新药提供了思路。
- 杨巧林夏超明
- 关键词:蛋白激酶C钙通道血吸虫病
- 间日疟原虫pvMSP_(1-19)基因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pvMSP1-19基因,构建大肠埃希菌-穿梭质粒PMV261/pvMSP1-19和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的pvMSP1-19基因,克隆入PMD19-T载体,构建亚克隆PMV/pvMSP1-19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电转化方法将PMV/pvMSP1-19穿梭质粒转化到耻垢分枝杆菌中。并热诱导此重组分枝杆菌,SDS-PAGE电泳观察pvMSP1-19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学活性。结果成功扩增了间日疟原虫pvMSP1-19基因,并且正确构建PMV/pvMSP1-19穿梭质粒和转化耻垢分枝杆菌。采用Westernblot证实该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表达的pvMSP1-19蛋白能被间日疟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构建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能表达pvMSP1-19蛋白,该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为pvMSP1-19基因重组BCG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陈勇夏惠陶志勇刘丹高颖方强李光友
-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免疫反应性
- 构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全长cDNA文库被引量:1
- 2010年
- 采集未经治疗的间日疟患者血样,滤去白细胞后浓集含虫红细胞,提取总RNA,用SMART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全长cDNA文库。测定cDNA文库库容,蓝白斑筛选,计算重组率。随机挑选48个菌落,用M13+/-引物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段大小。构建的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全长cDNA文库原始库容为1.14×106,重组率为97.2%,重组子插入cDNA片段大小为900~2500bp。
- 方强夏惠袁远英曹俊王雪梅齐文娟高琪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红内期CDNA文库
- 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克隆、表达与初步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醛缩酶(Plasmodium vivax aldolase,PvALD)基因,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vALD蛋白。方法:PCR法从间日疟患者血液DNA样品中扩增PvALD基因,构建pET32c-PvAL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并对PvALD在E.coli中表达进行优化,观察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该蛋白原核表达的影响。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相应表达物分别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vALD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 kb,重组质粒pET32c-PvALD经测序验证,其插入片段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相似性为100%,转化E.coli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PvALD在LB中1 mmol/L IPTG诱导6 h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亲和层析纯化后的PvALD经SDS-PAGE电泳检测,呈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只能被间日疟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而不能被恶性疟患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vALD基因,表达了重组PvALD蛋白,为以PvALD作为靶标的间日疟快速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
- 高迎陶志勇夏惠陈勇王雪梅方强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醛缩酶原核表达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