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1DEB20056)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余明刚姜杨钱迈平张遴信穆西南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科技部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越南下龙湾石炭纪巴什基尔期Pseudostaffella■类动物群被引量:2
- 2009年
- 作者报道了越南下龙湾地区的一个■类动物群,该动物群产于下龙湾吉婆岛东的一个小岛的石灰岩地层中,其中以Pseudostaffella为主,Eostaffella次之。文中描述7个种,即: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P.sub-quadrata vozhgalica,P.antiqua,P.antiqua grandis,Eostaffella post mosquensis,E.mosquensis及E.galinae,其中以Pseudostaffellacomposita最为丰富,可称之为Pseudostaffella动物群。该动物群层位高于下龙湾地区Bacson组中的Millerella-Eostaffella带,相当于宾夕法尼亚系巴什基尔阶上部,中国贵州盘县滑石板阶层型剖面的Pseudostaffellacomposita-P.paracompressa带,俄罗斯下巴什基尔阶Prikamsky层的Pseudostaffella prae-gorskyi-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带的一部分,以及北美宾夕法尼亚系莫洛阶Millerella带与阿托克阶Profusulinella组合带之间的Pseudostaffella和Eostaffella的化石层。下龙湾Pseudostaffella■类动物群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它对于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地质演化及古生物地理变迁均有裨益。
- 张遴信穆西南范金银
- 关键词:石炭纪
-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宏体碳质化石(英文)被引量:6
- 2009年
-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代到寒武纪,尤其在新元古代更显优势。宏体碳质化石通常呈微米级厚,大小范围从略小于1到大于100mm2的片状黑-褐色薄膜。它们形态各异,变化范围从光滑、起皱、扭曲或具环纹的圆形、椭圆形、香肠形到不规则的角形等个体。大多无清晰稳定的表面装饰或内部构造,难以进一步分类。在许多标本中,原生的压实作用引起的折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是具有柔软的外壁包裹着活性流体物质的海洋生物。苏皖北部新元古界富产宏体碳质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安徽寿州、凤阳、宿州、灵璧,江苏铜山及山东苍山等地,均保存于细腻的粘土含量较高的页岩或泥岩中,化石保存完好程度与岩性的细腻程度成正比。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是Chuaria,其次为Tawuia,而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仅见于淮南少数地点的刘老碑组、九里桥组,以及淮北少数地点的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它们曾被分类命名多达52个形态属种。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是同物异名、不符合国际命名规范及分类地位有问题者(Sun and Zhou,1986;Hofmann,1994;钱迈平等,2000,2008;Dongetal.,2008)。经清理甄别归纳后,也许只有4个形态属种有效。它们分别是:1)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圆—短椭圆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常在边缘及其附近有环向或斜切向皱纹;2)Tawuia dalensis Hofmann et Aitken,1979,长椭圆-香肠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不定向皱纹;3)Tyrasotaenia podolica Gnilovskaya
- 钱迈平姜杨余明刚
- 关键词:藻类新元古代苏皖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