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JSQZ200504)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相关作者:孙俊徐燕杨维芳褚宏亮徐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三带喙库蚊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密度监测
  • 1篇库蚊
  • 1篇发生量
  • 1篇病媒
  • 1篇病媒生物

机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无锡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篇徐庆
  • 2篇褚宏亮
  • 2篇杨维芳
  • 2篇徐燕
  • 2篇孙俊
  • 1篇刘大鹏
  • 1篇常桂秋
  • 1篇张爱军
  • 1篇郑一平
  • 1篇沈元

传媒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带喙库蚊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了解三带喙库蚊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光催化灯诱集蚊虫;以南京市郊区牲畜棚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调查的三带喙库蚊密度(Y1)和雌性三带喙库蚊密度(Y2)为因变量,以同期的气象因子,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最低气温(X3)、降雨量(X4)、平均气压(X5)、平均相对湿度(X6)、平均风速(X7)和日照时数(X8)为自变量,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南京市郊区牲畜棚蚊虫调查中三带喙库蚊占90%以上,雌蚊占95%以上,高密度期(>60只/h)在6-10月。X3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但回归不显著;多数气象因子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获得较优的回归方程:Y1=10∧[18.645Lg(X1+1)-21.403Lg(X2+1)-0.930X7+0.104X8+2.470]-1,Y2=10∧[19.051Lg(X1+1)-21.994Lg(X2+1)-0.945X7+0.106X8+8.675]-1,R2>0.8。结论通过气象资料,可初步预测同期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量;该方法可扩展应用于其他病媒生物及其相关性疾病的预测。
杨维芳孙俊徐燕褚宏亮刘大鹏张爱军徐庆郑一平
关键词:气象因子三带喙库蚊
2002-2007年江苏省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构成情况分析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无锡、南京和徐州3个市病媒生物的调查,分析江苏省2002-2007年鼠、蚊、蝇和蜚蠊的发生动态,为江苏省病媒生物防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和蜚蠊密度全年监测,分别选择夹夜法和粘蟑纸法;成蚊密度和蝇密度监测时间为4-11月,分别选择人工小时法和笼诱法。结果江苏省蚊、蝇和蜚蠊密度2002-2007年年际间消长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或2006年;鼠密度逐年下降;优势种淡色库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白纹伊蚊、黄胸鼠构成比总体呈逐年上升,2007年分别在10%和25%左右;优势种德国小蠊构成比越来越高,2007年高达97%。2002-2007年逐月密度分析,蚊类在7月和9月出现2个高峰,蝇类6-9月呈单高峰且高峰值在9月,蜚蠊在8-9月出现高峰,鼠类在各年每月间波动较大,高峰值多出现在3月和8月。结论2007年江苏省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有效,但仍需加强病媒生物高峰季节前的控制,同时白纹伊蚊和黄胸鼠有可能成为次优势种,与此相关的传播疾病危险性增强。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杨维芳徐燕褚宏亮沈元徐庆常桂秋孙俊
关键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种群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