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G-102)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潘晨周锐黄建荣甘巧蓉郑彩霞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纵向评估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本研究在肝衰竭患者中对静态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进行纵向的改良,以期通过动态的MLED评分更好的判断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 甘巧蓉陈立周锐黄建荣李芹潘晨
-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MSC;四氯化碳灌胃制作大鼠FHF模型,分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各20只,8只灌服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大鼠MSc1.0×10^6从尾静脉移植入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尾静脉注入模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d处死各组部分大鼠,评价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生存率、肝功能、TNF-a水平、肝脏病理、MsC归巢至肝脏的情况。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术后3d开始,实验组存活大鼠一般情况比模型对照组好转更加明显;术后7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各有15只和8只大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2,P〈0.05);术后7d以及14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指标、TNF-a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炎性反应改善情况实验组均更为明显;术后实验组MSC归巢细胞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只观察到很少量归巢细胞。结论MSC经尾静脉同种异体移植,可以归巢到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改善大鼠免疫和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坏死状态,促进FHF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对FHF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周锐周元平郑玲黄祖雄黄建荣潘晨
- 关键词:骨髓移植间质干细胞移植流式细胞术
- 早期的病毒学应答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早期快速病毒学应答对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的乙型肝炎相关陧力Ⅱ急性肝衰竭患者10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基线和第4周检测患者生物化学、凝血功能和HBVDNA载量,根据第4周的HBVDNA载量分为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的差别。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数,对影响治疗转归的所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第4周时,HBVDNA阳性和阴性组TBil分别为(261.6±205.6)umol/L、(160.1±173.4)umol/L,两组比较,t=2.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A分别为44.%±19.7u/0、56.8%±23.1%,两组比较,t=-2.0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治疗终点时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50%(9/18)、14.8%(13/88),两组比较,X^2=9.2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分期(早、中、晚期)影响治疗转归的OR值为6.559,95%可信区间为2.316~18.576;HBVDNA阴转影响治疗转归的OR值为0.209,95%可信区间为0.058~0.747。结论核苷类似物对病毒的快速抑制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治疗4周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
- 陈立郑彩霞林明华甘巧蓉林榕生高海兵黄建荣潘晨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抗病毒治疗
-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
- 2012年
-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8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至少12周。入组患者每2周随访1次直至12周,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基线时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HBV表面标志物水平以及每2周随访时的HBVDNA定量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共76例,占70.4%,未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32例,占29.6%,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族史、TBil值、AST水平、基线HBVDNA定量是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影响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有家族史、TBil、AST和基线HBVDNA载量。
- 林春周锐黄祖雄郑彩霞张冬青孙芳黄水文林勇潘晨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早期病毒学应答影响因素
-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 甘巧蓉潘晨周锐林明华陈立林春林彩文李芹黄建荣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抗病毒药人工肝支持系统
-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生存分析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5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治疗。记录两组基线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随访。用Kaplan-Meier分别绘制两组整体及早、中、晚期患者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人工肝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整体、早期、中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肝性脑病、血清铁、胆碱酯酶、血钠是人工肝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人工肝能提高晚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年龄、肝性脑病、高血清铁、低胆碱酯酶、低血钠是影响人工肝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周锐甘巧蓉郑彩霞李红霞周文黄建荣潘晨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67例死亡,病死率为25.5%。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存活组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随着MELD值的升高而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胆固醇≤2.5 mmol/L、MELD评分≥30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6.286、2.983、2.272、2.168及1.853。结论胆固醇≤2.5 mmol/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MELD评分≥30是决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张冬青陈立甘巧蓉周锐黄建荣潘晨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
- 不同膜分离器对血浆置换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由不同材料生产的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和Evacure-4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中,患者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1999~2010年,于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240例中,2002年前采用PS-06血浆分离器120例,2003年起采用Evacure-4A血浆分离器120例。两组患者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基础,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检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结果两种膜型血浆分离器在降低TBil、AST,改善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ALB、降低AL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可明显提高ALB和降低ALT水平。
- 林太杰陈玮高海兵林明华潘晨
- 关键词:血浆置换生化指标凝血功能
- 拉米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我院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至少24周。所有患者每2周随访1次,直至24周,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基线时的肝功、HBV DNA定量、HBeAg阳性与否,以及每次随访时的HBV DNA定量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拉米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178例(65.9%),未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92例(34.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AST值、基线HBV DNA定量是拉米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影响拉米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有:性别、AST值、基线HBV DNA定量。
- 林春周锐黄祖雄郑彩霞张冬青孙芳黄水文林勇潘晨
- 关键词:早期病毒学应答影响因素拉米夫定
-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洼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收集97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肝硬化、糖尿病、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和临床检测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钾、血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HBVDNA、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回归系数为0.993,比值比为2.699,95%可信区间为1.567~4.651)、肺部感染(回归系数为1.043,比值比为2.839,95%可信区间为1.680~4.797)、INR(回归系数为0.257,比值比为1.293,95%可信区间为1.220~1.370)、AST(回归系数为0.001,比值比为1.001,95%可信区间为1.000~1.001)和肝硬化(回归系数为0.569,比值比为1.815,95%可信区间为1.112~2.965)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INR延长、AST升高以及肝硬化是诱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潘晨许利军周锐周文黄建荣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