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2-1-4-5-14)

作品数:14 被引量:17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润进李敏郭绍霞孙文献孙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菌根
  • 9篇菌根真菌
  • 7篇丛枝菌根
  • 5篇丛枝菌根真菌
  • 3篇土壤
  • 2篇生物修复
  • 2篇农业
  • 2篇农业技术
  • 2篇青枯
  • 2篇青枯病
  • 2篇全球变化
  • 2篇外生菌根
  • 2篇抗逆
  • 2篇抗逆性
  • 2篇枯病
  • 2篇AM真菌
  • 2篇病害
  • 1篇代谢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机构

  • 14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13篇刘润进
  • 5篇李敏
  • 3篇郭绍霞
  • 2篇刁志凯
  • 2篇孙文献
  • 2篇孙丹丹
  • 1篇张茹琴
  • 1篇王小坤
  • 1篇唐超
  • 1篇张晓婧
  • 1篇杨海霞
  • 1篇高春梅
  • 1篇赵洪海
  • 1篇袁玉清
  • 1篇李莉
  • 1篇刘金凤
  • 1篇任义芳
  • 1篇贾明强
  • 1篇刘丹丹
  • 1篇马国苹

传媒

  • 6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菌物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主要病原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危害日益严重,亟待探索新的生防途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生物药肥双重作用,不仅能促进植物吸收利用养分,而且能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本研究以AMF与CCN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试图明确AMF与CCN相互作用关系,并科学评价不同AMF抑制CCN、降低病害的效应。试验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设接种AMF Gigaspora margarita(Gi.m)、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Glomus versiforme(G.v)、Gi.m+G.m+G.i+G.v、CCN、CCN+Gi.m、CCN+G.m、CCN+G.i、CCN+G.v、CCN+Gi.m+G.m+G.i+G.v和不接种对照(CK)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F各处理均能降低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率、土壤中孢囊数和根内J2数量,其中Gi.m处理抑制效果最大;CCN不同程度减少AMF侵入点数和产孢数量。Gi.m和CCN+Gi.m处理的根内丛枝着生数量最多,而后者根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CCN+AM真菌处理。Gi.m和G.i处理的小麦株高、地上部干重高于其他处理;Gi.m和CCN+Gi.m的处理的单穗重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AMF能不同程度拮抗CCN、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其中,Gi.m是高效菌种。结论认为,AMF与CCN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AMF能通过诱导植株防御反应拮抗CCN。
王小坤赵洪海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球囊霉属真菌与芽孢杆菌M3-4协同作用降低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17
2015年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GPR)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而降低病害。本研究旨在(1)确定不同AMF与PGPR组合中,菌间相互作用的关系;(2)评价不同AMF与PGPR组合促进马铃薯生长、降低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危害的效果;(3)初步探索最佳AMF与PGPR组合降低马铃薯青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单接种AMF或PGPR相比,一些AMF与PGPR组合能够促进AMF的侵染和PGPR在马铃薯根围的定殖;AMF与PGPR组合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如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上干重、薯块重),其中以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与PGPR芽孢杆菌(Bacillus ap.)M3-4菌株组合以及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Gv)与M3-4菌株组合促生效果最好。另外,接种AMF和PGPR的组合不同程度降低了马铃薯青枯病的危害,其中也以Gm与M3-4和Gv与M3-4的组合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分别为65.2%和69.5%。并且,后者处理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Gm与M3-4以及Gv与M3-4的AMF和PGPR组合能够协同作用大幅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诱导其防御反应而降低马铃薯青枯病危害。
谭树朋孙文献刘润进
关键词:马铃薯青枯菌丛枝菌根真菌
草莓菌根研究进展
2017年
草莓(Fragaria×ananassa)根系分布浅、根量大、木质化程度轻和对菌根依赖性较强。本文在介绍草莓菌根形态特征及其丛枝菌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了AM真菌改善草莓植株营养与水分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草莓与AM真菌种性、土壤条件和农业技术等对草莓菌根发育及其功能的影响;论述了AM真菌在草莓栽培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认为AM真菌在草莓可持续绿色产业化栽培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张茹琴尹永楠张运涛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草莓菌根抗逆性
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的效应与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工农业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和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壤修复亟不可待。作为重要环境功能生物之一的菌根真菌越来越显示出其高效、低耗、安全修复土壤的应用潜力。特别是近10年来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效应倍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菌根真菌与植物、菌根真菌与土壤动物、菌根真菌与细菌联合修复污染和退化土壤的效应;探讨了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和退化土壤的可能机制;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研发多种生物联合协同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的绿色技术提供依据和思路。
任义芳贾明强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真菌生物修复污染土壤退化土壤
菌根学对生物类学科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菌根(mycorrhiza)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形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菌根真菌与植物协同进化,发挥生理生态功能,对促进农林牧业生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菌根学(mycorrhizology)——菌物学与植物学的杂交学科终于在21世纪诞生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菌根学不仅与菌物学和植物学关系极为密切,而且还与生态学、土壤学、保护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食用菌学、园林园艺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昆虫学等密切相关。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菌根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菌根学对其他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旨在进一步加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协同进化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为21世纪生物学的更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春梅刁志凯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菌根真菌土壤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
AM真菌在植物保护与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全球变化日益加剧,生物界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这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林牧业生产和发展,尤其是全球变化导致的干旱、水涝、高温、低温、病虫草害、环境退化与污染等生态灾难频繁发生,已严重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们正积极探索保护生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安全性的新途径。业已表明,作为环境功能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分布极为广泛,通过与绝大多数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促进植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与利用、抑制病原物和害虫、提高植物抗逆性、分解有毒物质、修复污染土壤、改善食品和环境安全性。本文于全面系统介绍了AM真菌在植物保护与食品安全中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AM真菌同时具备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土壤改良剂的三重作用;讨论了进一步增强AM真菌生理生态功能的途径,旨在为促进该领域研究以及AM真菌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可借鉴的思路。
马国苹刁志凯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抗逆性生物修复植物保护食品安全
广义与狭义植物内生生物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从比较植物内生生物的概念入手,提出了广义与狭义两种植物内生生物的定义;归纳了植物内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代谢特点;分析了植物内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探讨了部分植物内生生物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张晓婧刘润进
关键词:内生细菌内生放线菌内生真菌生理代谢
盐碱地生境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功能变化特征被引量:37
2015年
丛枝菌根(AM)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是土壤生物重要的功能组分,对促进土壤演化、保持土壤健康与可持续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碱地属于特殊生境之一,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硫和氮沉降增大、臭氧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异常、外来生物入侵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盐碱土壤的盐渍化、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功能也必然随之变化,进而影响到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在简要介绍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面积与次生盐渍化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AM真菌多样性与功能的因子及其变化特点,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的地位、角色和作用,为有效修复盐碱地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杨海霞郭绍霞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盐碱地全球变化次生盐渍化
丛枝菌根真菌和农业技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连作、高复种指数和大量化肥投入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健康状况恶化、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下降,制约着作物可持续安全生产。为此,探索改善土壤质量与肥力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AM真菌+间作、AM真菌+轮作、AM真菌+连作、AM真菌+生草、AM真菌+施肥等土壤肥力的影响;讨论了AM真菌与农业技术联合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认为AM真菌接种技术配合适当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林牧业生产,达到巧夺天工、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当前和今后可加强AM真菌与轮作、AM真菌与灌溉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完善AM真菌与农业技术协同改善土壤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保持农林牧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郑锦龙孙丹丹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农业技术土壤肥力
我国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研究进展被引量:72
2016年
根围(rhizosphere)和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已成为当今土壤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已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植物上分离到27属53种(株)PGPR,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是常见的PGPR的种群。研究表明,PGPR通过直接合成一些激素和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质、调控植物相关基因表达和调节根围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群落结构等作用机制,来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肥力、拮抗病原物、降低植物病害、提高抗病性、增强耐盐性、耐寒性、耐重金属毒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PGPR这些生理生态效应受到包括PGPR菌种在内的其他生物、土壤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所研发的数个PGPR制剂已经商品化生产并且广泛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及防控土传病害,效果明显。此外,我国已完成多个PGPR菌种(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这些均表明,我国PGPR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实现PGPR的产业化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GPR在解决作物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和促进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丹丹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培养基生理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