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863)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江华葛耀军丁伟祥刘承宜殷晓旺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代谢机制及代谢反应评述被引量:3
- 2010年
-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会引起肌肉功能的暂时性下降,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或者过度训练,甚至导致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结束。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恰当的离心运动训练在导致EIMD的同时比向心运动训练更能促进肌纤维肥大和相应的肌力增长,并且还有典型的"重复训练效应",即EIMD恢复后一段时期内,肌肉重复同样的运动所引起的损伤或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明显减轻。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指导运动员避免或者减轻EIMD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适应的过程或机制。EIMD的诱发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各种假说从本质上可以归纳为机械损伤学说和代谢紊乱学说。但不管是哪种机制诱发了EIMD,众多的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机体在EIMD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代谢变化,因此从代谢的角度对EIMD进行系统研究将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 李江华毛海峰
-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代谢机制代谢反应
- 代谢组学运动选材与传统生化选材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与传统生化选材方法进行对比,探索代谢组学这一新兴的系统生物学方法用于运动选材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将雄性SD大鼠24只,在幼年时(4周龄)即收集其尿样和血样,尿样用于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分析,血样用于测试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ST);然后开始渐增负荷游泳训练直至成年(14周龄),训练结束后进行负重耐力游泳能力测试,记录每只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并根据力竭时间长短进行排名,分为前3名组与4~24名组、前12名组与后12名组共4组;测试完成后,休息2 d,断头处死,取右后肢腓肠肌测试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显示:无论是前3名组与4~24名组之间,还是前12名组与后12名组之间,Hb、ST、SDH和LDH指标均较为接近,并且相互交错,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鼠的代谢特征图谱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组样本被明确地分开了,而同组的样本则出现了聚集。结果表明:大鼠幼年时的代谢特征图谱能一定程度反映它们成年后游泳能力的差异,相对于利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指标进行运动选材的传统生化方法,代谢组学这一系统生物学方法具独特的优势。
- 李江华王智慧朱小娟葛耀军
-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游泳
-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优势与障碍被引量:6
- 2010年
- 20世纪生物学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由形态、表型的描述逐步分解、细化到生物体的各种分子及其功能的研究[1]。运动人体科学也不例外,进行了大量的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研究。然而在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中,
- 李江华范叶飞刘文锋
-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代谢组学核磁共振后基因组时代分子水平生物学
- 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预测的代谢组学模型被引量:10
- 2010年
- 为了探索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预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的可能性。第15届亚运会赛前1个月,每周1次,利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18名准备参加亚运会的男子运动员晨尿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根据从一维核磁共振氢谱获取的标准化数据,建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预测代谢组学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性能检验结果,对比赛中奖牌选手(进入前3名)与非奖牌选手(未进入前3名)、决赛选手(进入前8名)与非决赛选手(未进入前8名)的样本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初步证明了利用代谢组学模型预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比赛成绩的可行性。
- 李江华刘承宜沙海燕丁伟祥殷晓旺刘建坤
-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晨尿
- 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的力学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60、120、180(°)/s的角速度下对7名运动员(1人为优秀运动员,6人为普通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并计算变异系数来评价他们左右手之间、屈伸肌之间的差异和平衡性,为发现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为科学选材和训练指导提供依据。结果得到:优秀运动员伸肌的峰力矩与普通运动员基本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左、右手屈肌峰力矩在3种角速度下均明显大于普通运动员(P<0.05);优秀运动员屈肌峰力矩出现的角度与普通运动员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伸肌峰力矩出现的角度均在36°左右,明显小于普通运动员的80°左右(P<0.01);无论是屈肌还是伸肌的峰力矩,优秀运动员左手和右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变异指数都明显低于普通运动员(P<0.05),而普通运动员右手的屈肌峰力矩明显大于左手(P<0.01);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优秀运动员屈肌和伸肌峰力矩之间差异较小,其变异指数都明显低于普通运动员(P<0.01)。结果表明:对于攀岩运动员的肘关节来说,强有力的屈肌、收缩速度更快的伸肌,以及左右手之间、屈伸肌之间肌力的平衡,可能是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 李江华葛耀军刘扬
-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等速肌力攀岩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