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402)

作品数:4 被引量:128H指数:4
相关作者:缪宁刘世荣史作民喻泓张远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亚高山
  • 2篇岷江冷杉
  • 2篇冷杉
  • 2篇川西亚高山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原始林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生物量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缘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 1篇种群
  • 1篇岷江上游

机构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黄山学院
  • 1篇广西环境工程...

作者

  • 4篇刘世荣
  • 4篇缪宁
  • 3篇史作民
  • 2篇喻泓
  • 2篇张远东
  • 1篇马姜明
  • 1篇刘兴良
  • 1篇薛泽冰
  • 1篇张国斌
  • 1篇何飞
  • 1篇王晖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49
2009年
以红桦-岷江冷杉林4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O-ring函数,分析了红桦和岷江冷杉2个优势种群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龄级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径级分布呈单峰型,为衰退种群;岷江冷杉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进展种群.岷江冷杉与红桦大树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其余龄级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最大聚集强度随龄级增大而减弱.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上.岷江冷杉种内关联以小尺度正关联为主,红桦种内关联以小尺度负关联为主.对于2个种群的相同龄级,小龄级、中龄级和大龄级间,分别以空间无关联、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2个种群间不同龄级间以负关联为主,龄级相差越大,其负关联越强.
缪宁刘世荣史作民喻泓刘兴良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龄级亚高山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2
2011年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各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和凝毛杜鹃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均为进展种群。小尺度上,对于岷江冷杉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为显著聚集分布,大树为均匀分布,死树则为随机分布;凝毛杜鹃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大树、死树均为显著聚集分布。小尺度上随径级增大岷江冷杉的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岷江冷杉大树与其小树的空间关联验证了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通过验证接受了随机死亡假说,发现种内的密度制约效应不明显。两个树种的枯立木对凝毛杜鹃小树均表现为排斥关系,而对岷江冷杉小树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两个优势种总体表现为相互独立,但种间不同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各异。
缪宁刘世荣史作民薛泽冰喻泓何飞
关键词:高山林线种间关系岷江冷杉
岷江上游亚高山林区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8年
中国川西亚高山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分为成过熟的老龄林,对其生物量动态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27个固定样地数据,基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与树干胸径(D)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了岷江上游亚高林山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88~2002年期间,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净增量为(27.311±15.580)Mg·hm-2,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930±1.091)Mg·hm-2·a-1,平均每年枯损率为(2.271±1.424)Mg.hm-.2a-1;(2)地上生物量变化受各径级保留木生长量、枯损量及进界生长量影响,其中20~40cm径级保留木生长量与生物量净增量最大,>80cm径级生物量增量最小,40~60cm和60~80cm径级生物量在调查期间净增量出现负增长。(3)岷江上游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具有时空异质性,同一样地在不同调查间隔期或同一调查期间不同样地间生物量变化不同,不仅有增量数值大小差异,还表现为生物量增量的正负差异。
张国斌刘世荣张远东缪宁王晖
关键词:径级岷江上游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3
2009年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m×20m),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对于藓类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张远东缪宁
关键词:岷江冷杉通径分析川西亚高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