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007HZ)
- 作品数:28 被引量:419H指数:10
- 相关作者:任战利崔军平陈占军杨鹏李浩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延长油田化学清防蜡剂现场实验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研究延长油田当前清防蜡剂现场使用情况,对预设原油物性分析、药剂配伍性分析、清蜡剂优选判定及用量实验评价展开系统论述。选用了D、A、Y、X、Z区域井组实验样,依靠实验室现有分析天平、清防蜡剂测试仪、恒温水浴和闭口闪点仪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为:测定井组析蜡温度综合>46℃,个别井样超过55℃,与现场不同工况下生产简报吻合。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变换加药策略;研究区同一井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不排除注水开发过程影响,测定4#清蜡剂和防蜡剂在高光射灯照射下出现乳化现象,但均无结块现象发生。其余药剂配伍性实验良好;依据相关标准判定3种实验优选药剂,代表性单井油样下的溶蜡速率均≥0.016g/min,综合比对现场使用效果合规。效果最优的2#清蜡剂在不同单井油样中的溶蜡速率分别为0.023g/min、0.023g/min、0.019g/min,防蜡剂用量最佳经济适用点在0.2%~0.3%浓度左右。
- 宋小刚皮富强王鹏贾璐
- 关键词:防蜡剂清蜡剂性能评价
- 鄂尔多斯盆地西区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4年
-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西区油田长8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呈强-中等非均质型;储层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类型以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细喉型为主;研究区长8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与烃类充注改善了储层物性.
- 唐建云宋红霞赵进义
- 关键词:孔隙结构长8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被引量:18
- 2017年
- 本文通过对渭北隆起西南缘岐山-麟游地区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及热史模拟,探讨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地质响应。结果表明,燕山运动对研究区影响最大,使得研究区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形及抬升,研究区中生代以来至少包括三次构造抬升: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138~128Ma)、早白垩世末以来,主要是晚白垩世(86~69Ma)和始新世(50~40Ma)。AFT年龄的空间分布暗示了研究区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后期整体抬升的特点。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在158Ma达到最大古地温,158~130Ma,样品快速抬升至部分退火带,130~40Ma为缓慢抬升,40Ma以来抬升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与相邻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具有密切的联系,晚侏罗世构造抬升与秦-祁造山带此时进入强烈多旋回陆内造山过程相对应,早白垩世稳定沉降期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熟的关键时期,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与秦岭造山带抬升具有一致性,始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与渭河盆地北缘翘倾作用有关。
-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
-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热史模拟鄂尔多斯盆地
-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 李浩陈占军任战利王力林进李云何剑
- 关键词:储层特征延长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 渭河盆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4
- 2020年
-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 任战利刘润川任文波祁凯杨桂林崔军平杨鹏张园园
-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地温场岩石圈厚度地热资源渭河盆地
- 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南屯组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 2017年
-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 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 祁凯任战利曹展鹏杨鹏任文波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南屯组成岩作用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14
- 2016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以期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研究表明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抬升冷却史存在明显差异.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现为从南到北减小的趋势.东缘韩城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51.6~66.3 Ma、33 Ma两次抬升冷却的峰值年龄.南缘洛南剖面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记录89~106 Ma和59~66 Ma的冷却抬升年龄.洛南地区抬升冷却时间较早,剥蚀速率(106m/Ma)大于韩城地区(68m/Ma),且持续时间长.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热史模拟显示,晚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东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洛南地区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韩城地区.洛南剖面的热演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控制,韩城剖面为埋藏增温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裂变径迹年龄格局基本受控于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事件.
- 黄志刚任战利高龙刚
- 关键词:裂变径迹抬升过程热史模拟延长组
- 富县探区长8段致密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2
- 2016年
-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长8段油藏的储层以细砂岩为主、储层孔隙度介于5%~15%,渗透率一般小于0.5×10^(-3)μm^2,主要发育致密储层,且非均质性明显;长8段油藏没有明显的油藏边界,油水亦无统一的分异界面,开发的主要对象为物性较好、产油量相对较高的"甜点"油藏,生产需经过压裂,上述特征表明长8段油藏为致密型油藏。根据富县探区长8段的地质背景及油藏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油藏是近源充注的结果,其分布主要受长7段优质烃源岩的展布以及长8段物性较好的"甜点"型储层共同控制;由于区域性地史演化较为稳定,油藏在成藏之后没有发生大的破坏,所以油藏保存条件普遍较好,该因素对油藏的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上述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富县探区中南部2个区块不但砂体发育,而且西邻长7段烃源岩发育区,应是长8段成藏的有利区带。
- 贺永红任战利陈占军邓亚仁葛云锦焦健李红进陈西畔师学耀
- 关键词: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富县探区鄂尔多斯盆地
-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抬升冷却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 <正>1.引言羌塘盆地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地带的青藏高原腹地,面积约180000km2,是我国陆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之一,盆地沉积厚度巨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1]。羌塘盆地处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研究青...
- 任战利崔军平刘池阳陈刚豆霜田涛罗雅婷
-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4年
- 沉积盆地构造热事件的研究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的热点及前缘领域。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古温标法及地球动力学模型方法研究中的新进展。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是热演化史研究的前缘领域及难点,低温热年代学测年技术已成为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的重要方法。中国普遍发育叠合盆地,叠合盆地古地温场经历的后期叠加改造普遍存在,叠合盆地的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古地温场信息有抹去或掩盖作用。从叠合盆地叠加与改造对古地温场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叠合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地温场信息记录、保持及后期叠加改造情况的不同,结合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以正确的地质模型及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为约束,提出分演化阶段真实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新思路及方法。
- 任战利田涛李进步王继平崔军平李浩唐建云郭科
-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古地温构造热事件热演化史叠合盆地沉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