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MZ028)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3H指数:6
- 相关作者:黄柏权张伟权葛政委黄权生刘自兵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云南大学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被引量:33
- 2007年
-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 黄柏权
- 关键词:武陵民族走廊
- 武陵古镇民俗的演变及其特点被引量:2
- 2007年
- 武陵地区有许多古镇于清末民初形成了完整的民俗体系。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武陵古镇民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前后,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出现了民俗复活、重构、复制、创新、变异等情况。传统民俗市场化以后已经脱离原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的民俗具有表演性、商品性、展示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特征。因此,只有将传统的良俗与现实生活中的良俗相融合,并为当地人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其民俗才最具生命力。
- 彭林绪李卫红
- 关键词:民俗
- 溪州竹枝词——土家族主位写实被引量:3
- 2010年
- 溪州竹枝词是溪州土家族文人在清朝中后期创作的作品,作品追忆了土家族的历史,描写了改土归流后溪州土家族地区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文体活动等,是诗意化的民族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 黄柏权魏瑶
- 关键词:土家族民族历史社会生活
- 论武陵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被引量:8
- 2008年
- 族际通婚是反映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该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至唐宋时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由个别通婚向集群通婚发展、由上层统治者通婚向下层民众通婚发展、由一般通婚向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影响该地区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五种因素。
- 王平
- 关键词:族际通婚影响因素
- 元明清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被引量:6
- 2009年
-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相继迁入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格局更为复杂。改土归流后,民族分布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是区域内苗、土、侗等民族迁徙流动,有的世居民族被强制性外迁;二是汉人大量迁入,民族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 黄柏权
- 关键词:武陵民族走廊民族分布元明清时期
- 简论古代武陵的地理范围被引量:3
- 2009年
-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 刘自兵高芳
- 关键词:鄂西北巫文化
- 土家族传统音乐乐系类别特点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土家族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成就在土家族聚居区内存见的具体形态之一。参考王光祈等"乐系"理论,结合三峡区域文化特征,对土家族传统音乐乐系类别所属及其特点做了初步探悉,对于当下土家族聚居区内已经消亡和行将消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掘、抢救、流播、传承工程,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意义。
- 陈宇京
- 现代汉语与土家语常用合成词结构比较
- 2008年
- 汉语和土家语虽同属汉藏语系,但二者的语族语支不同。通过对现代汉语与土家语常用合成词结构的比较,探讨二者的类型和差异,从而找出现代汉语与土家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对研究土家族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张伟权
- 关键词:现代汉语土家语
- 新时期武陵山区统筹区域发展政策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武陵山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实施国家战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统筹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促使武陵山区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引擎,形成西部开发战略高地。
- 戴楚洲
- 漫谈武陵文化历史发展轨迹
- 2010年
- 武陵文化产生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武陵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晋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繁荣于元明清时期。
- 戴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