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126)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延国彭培好冯山王青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GIS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以Quick Bird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资料为基本信息,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林地、耕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用地、公交用地和未利用土地8种景观类型,并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及分维数等角度对研究区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斑块面积较小,斑块结构较为复杂;各景观组分中林地、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相对完整;耕地和公交用地面积较小,呈零散状分布;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各景观组分的分维数均较低,远离2,而趋于1,表明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景观整体的边界形状较为简单。并对保护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 刘延国彭培好冯山王军
- 关键词:GIS自然保护区
-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被引量:9
- 2012年
-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 刘延国王青王军
- 关键词:RSGIS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