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97020217)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朝晖周崇阳冯海兰王晓霞谢秋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咬合
  • 2篇咬合重建
  • 2篇磨耗
  • 2篇咀嚼
  • 2篇肌电
  • 2篇肌电图
  • 1篇牙[牙合]
  • 1篇牙槽
  • 1篇牙合
  • 1篇牙磨耗
  • 1篇远期
  • 1篇远期影响
  • 1篇重度磨耗
  • 1篇重度磨耗患者
  • 1篇下牙
  • 1篇下牙槽
  • 1篇下牙槽神经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3篇杨朝晖
  • 2篇冯海兰
  • 2篇周崇阳
  • 1篇谢秋菲
  • 1篇王晓霞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咬合重建对咀嚼肌肌电图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图之间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9例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永久修复1个月以及远期复查(平均3.5年)时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功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对比分析左、右侧同名肌的不对称指数,嚼肌/颞肌前束,嚼肌/颞肌后束和颞肌前束/颞肌后束的活动指数在修复前、后的变化。结果:(1)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时各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在咬合重建的各期较修复前均有下降趋势;(2)咬合重建后各期,嚼肌/颞肌前束的活动指数无明显变化;(3)咬合重建修复后,嚼肌/颞肌后束及颞肌前束/颞肌后束活动指数在大力咬合与咀嚼运动时均明显增加。结论:咬合重建修复能明显改善重度磨耗患者同名咀嚼肌的对称性,并能改变不同咀嚼肌之间的相对活动强度。
周崇阳杨朝晖冯海兰
关键词:牙磨耗牙[牙合]咀嚼肌肌电描记术
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测试方法研究
2001年
目的 寻求测试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 16只恒河猴 6 8次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测试 ,比较口内进针法及口外进针法 ,找出记录感觉动作电位最稳定的测试方法。结果 其中 3只恒河猴用同心针电极口内进针法记录到的感觉动作电位稳定性和重复性差 ,且操作困难。 16只恒河猴采用口外进针法均可得到清晰、稳定的感觉动作电位。结论 采用同心针电极口外测试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方法 ,操作简便 ,重复性好 。
杨朝晖王晓霞谢秋菲
关键词:下牙槽神经恒河猴
咬合重建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牙齿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患者,根据后牙咬合支持状态分成后牙支持完全组(试验Ⅰ组,15例)和后牙支持不全组(试验Ⅱ组,14例),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及永久修复1个月后咀嚼运动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并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咀嚼周期、咀嚼运动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及肌电积分值的变化。结果修复前,试验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咀嚼周期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Ⅱ组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颞肌前束的肌电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过渡修复及永久修复后,试验Ⅰ组和Ⅱ组的咀嚼周期有逐步缩短的趋势。过渡修复时,Ⅰ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和肌电积分值较修复前均有下降(P<0.05);Ⅱ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较修复前下降(P<0.05),肌电积分值的变化则不明显(P>0.05)。永久修复后,Ⅰ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和肌电积分值较过渡修复时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活动期与间歇期比值较过渡修复时进一步下降,肌电积分值则明显提高(P<0.01)。结论咬合重建修复能明显改善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肌活动强度。
周崇阳杨朝晖冯海兰
关键词:重度磨耗咀嚼运动肌电图咬合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