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2-73) 作品数:19 被引量:131 H指数:7 相关作者: 吕巨智 程伟东 石达金 范继征 闫飞燕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设39000、46500、54000株/ha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闫飞燕 钟昌松 范继征 石达金 吕巨智 程伟东 刘永红关键词:玉米 种植密度 一次性施肥 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控效果初报 被引量:16 2019年 2019年5月8日在建德发现浙江省首例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后,5月9日在东阳相继发现,为有效防止其田间为害,选取了9种药剂,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施药进行草地贪夜蛾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4~6叶期,植保无人机飞防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效果不理想,需人工喷药防治。调查发现,田间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共存,不同药剂防效差异较大。田间施药后第4天调查结果表明,凯欧、菜悠乐、斯品诺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较高,幼虫死亡率达93%以上,对3龄及以上幼虫杀虫率高于90%,且持效期可达10 d以上。生产中推荐使用有效成分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成分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苗期使用1~2次,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韩海亮 包斐 赵福成 吕要斌 王桂跃关键词:药剂防治 防效 玉米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014年 为寻求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 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深松25-35 cm为最优组合。 吕巨智 程伟东 钟昌松 范继征 石达金 刘永红 闫飞燕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对鲜食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讨化肥减量及有机肥施用对鲜食玉米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以农民习惯施肥量为对照,设计了3个处理进行考察:①比对照减氮15%;②比对照减氮15%且总氮量的10%用有机肥替代;③比对照减氮15%且总氮量的15%用有机肥替代。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减施化肥氮15%及用有机肥替代10%~15%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有机肥替代后植株拔节期至灌浆期生长速率更高,灌浆期至采收期植株生长活力更好,有利于提高植株抗逆性、植株保绿和延长采收时间。 包斐 侯俊峰 谭禾平 韩海亮 楼肖成 陈斌 赵福成关键词:鲜食玉米 化肥减量 有机肥 玉米品种桂单0810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6 2014年 桂单0810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玉米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母本桂39722来源于基础群体7239×CML285;父本桂兆18421来源于泰国Kasetsart大学引进的玉米群体Swan(late)C4。该品种自育成至今,经试种、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14年5月,各地种植面积已达4万hm2,预计2015年推广种植13.33万hm2以上。该品种以其较好的抗瘠耐旱能力,在广西边远山区得到迅速的发展,为广西玉米增产和粮食安全做出很大贡献。 石达金 张玉 范继征 文仁来 程伟东 闫飞燕关键词:玉米品种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种植面积 玉米新品种 SWAN 玉米群体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吕巨智 范继征 钟昌松 石达金 程伟东 刘永红 闫飞燕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水分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5年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吕巨智 闫飞燕 程伟东 范继征 钟昌松 石达金 刘永红 王兵伟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石达金 张玉 闫飞燕 吕巨智 范继征 钟昌松 黄忠林关键词:化控 农艺性状 玉米 玉米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作为父本,11个玉米自交系作为母本,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44个杂交组合,调查南方锈病抗性水平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为玉米自交系的抗锈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个母本玉米自交系的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显著,GCA负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S313、CML161、CML451、南959、FM528、D001、万姆、ZH01、ZH03、ZH02、WH0218。4个父本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GCA负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桂39722、桂兆18421、郑58、昌7-2。进一步对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自交系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为52.54%,狭义遗传力为47.44%,该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 杜青 吕巨智 程伟东 李石初 唐照磊 王玉萍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密度对糯玉米浙糯玉14植株性状、功能叶SPAD值及果穗的影响 2019年 试验结果表明,糯玉米浙糯玉14在不同密度下产量有显著性差异,667 m 2密度为4000株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对穗位、茎粗、功能叶SPAD值、单穗重和秃尖有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密度下SPAD值、茎粗、穗位对单穗重呈正向作用;SPAD值、株高、茎粗对秃尖长呈负向作用。通径分析对单穗重直接作用大小为SPAD值>茎粗>穗位,对秃尖长的直接作用大小为SPAD值>株高>茎粗。 谭禾平 赵福成 包斐 韩海亮 王桂跃关键词:糯玉米 植株性状 SPAD 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