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01-13)

作品数:20 被引量:1,686H指数:16
相关作者:黄耀于永强张稳郑循华牛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土壤有机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甲烷排放
  • 3篇稻田
  • 3篇稻田甲烷
  • 3篇稻田甲烷排放
  • 3篇碳循环
  • 3篇农田
  • 2篇植被
  • 2篇农田土壤
  • 2篇农田土壤有机...
  • 2篇作物
  • 2篇温室气体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干旱
  • 1篇氮含量
  • 1篇氮量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草原研...
  • 1篇中国科学科院...

作者

  • 12篇黄耀
  • 6篇张稳
  • 6篇于永强
  • 5篇郑循华
  • 3篇王长耀
  • 3篇牛铮
  • 2篇陈书涛
  • 2篇李晶
  • 2篇周广胜
  • 2篇孙文娟
  • 1篇于贵瑞
  • 1篇杨云
  • 1篇陈玉泉
  • 1篇金之庆
  • 1篇王明星
  • 1篇戴万宏
  • 1篇王德宣
  • 1篇邹建文
  • 1篇陈泮勤
  • 1篇卢燕宇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生态学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被引量:176
2009年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随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二者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32~-0.530,p<0.001),在控制温度、降雨和海拔条件下,二者间的偏相关关系也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r偏=-0.217~-0.322);指数方程(SOM=aebpH,a和b为常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土壤pH变异可以分别解释有机质含量总变异的12.2%~22.9%。
戴万宏黄耀武丽俞佳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PH地带性土壤
基于模型和GIS的农田有机肥供氮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将自主研制的有机肥氮素动态释放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对江苏省2000年农田有机肥供氮量(FOND)的空间变化以及1985~2000年间FOND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设置稻麦秸秆增量还田情景,评价进一步提高FOND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全省平均FOND供应量逐年增加,苏东地区除射阳、大丰、启东等产棉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FOND都较高,苏北地区次之,而苏中和苏南地区则相对较低。粮食单产提高、养殖业迅速发展、机收面积逐年扩大以及气候变暖是导致我省FOND总体提高的主要原因,秸秆加量还田可以进一步提高FOND。
朱大威黄耀金之庆卢燕宇
关键词:有机肥GIS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被引量:35
2004年
在过去十多年内 ,关于稻田甲烷排放的模拟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且开发出了数个有关的模型。模型的成功研制是准确定量估计不同区域范围内稻田甲烷排放的前提。以往大部分模型由于模拟精度不高 ,或者是其要求太多的输入参数 ,因而限制了它在大尺度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基础上 ,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与扩充。增加了稻田甲烷通过气泡方式排放的模拟模块 ,并修正了原模型中关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模拟 ,使之能适应于多种稻田水管理方式。新修正的模型 (CH4 MOD)不仅保留了原模型输入参数较少和易于获得的优点 ,而且能适应多种水稻耕作方式 。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关键词:稻田甲烷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灵敏度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模型方法对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模型参数在区域范围内的误差,这种误差导致的估计不确定性由模型灵敏度决定.采用一种动力学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甲烷模型CH4MOD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水管理方式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指数为O.64,其次为稻田土壤的砂粒含量参数,灵敏度指数0.50,灵敏度最低的参数是水稻移栽期地上生物量.以模型灵敏度指数为基础,建立了模型估计值不确定性与模型参数区域化误差间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一量化关系得出我国2000年稻田甲烷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为3.09~10.61Tg.此外,模型灵敏度参数的大小也反映了模型要素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大小,因而分析的结果对于采取合理措施减少稻田甲烷排放具有指导意义.
张稳黄耀郑循华于永强
关键词:灵敏度不确定性
基于CBERS-1图像的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分类被引量:10
2003年
以中巴资源卫星CBERS 1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BP神经网络和Fuzzy ARTMAP神经网络 3种分类器,以位于干旱区的中国新疆石河子地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利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结果认为,3种方法中以Fuzzy ARTMAP神经网络法分类精度最高,分别比最大似然法和BP神经网络法提高了 1 0.69%和 6.84%。同时也证实了CBERS
刘爱霞刘正军王长耀牛铮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分类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的验证被引量:20
2004年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是模型应用于估计区域尺度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基本前提 ,尤其是针对多种不同的土壤、气候以及农业管理方式等可能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环境条件下的模型检验。利用覆盖全国主要水稻产区的 94个甲烷排放观测案例对稻田甲烷排放模型 (CH4 MOD)进行了验证。这些观测区域分布范围北至北京 (4 0°30′N,116°2 5′E) ,南至广州 (2 3°0 8′N,113°2 0′E) ,东起杭州 (30°19′N,12 0°12′E) ,西到四川的土主 (2 9°4 0′N,10 3°5 0′E)。既有双季稻 ,也有单季稻 ,稻田灌溉及施肥方式也多种多样 ,对我国水稻生产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观测获得的稻田甲烷排放季节总量从 3.1kg C/hm2到 76 1.7kg C/hm2 ,平均值为199.4 (± 187.3) kg C/hm2 ;相应的模拟值分别为 13.9、82 4 .3和 2 2 4 .6 (± 187.0 ) kg C/hm2。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2 )为 0 .84 (n=94 ,p<0 .0 0 1)。CH4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关键词:甲烷排放稻田
北京地区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1
2004年
报道了北京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最新变化情况,采用1993—2002年北京主要温室气体周平均浓度的数据,用时间序列分解的方法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造成北京主要温室气体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发现北京大气CH4的季节变化范围在-49.2×10-9~55.7×10-9(V/V)之间,并呈现出双峰模态;北京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范围在-26.4×10-6~34.0×10-6(V/V)之间;北京大气N2O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刘强王跃思王明星
关键词:温室气体时间序列分解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5
2005年
碳在土壤中的储量和存储时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和最长的,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到土壤碳储量及其循环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为一个碳汇。土壤储存碳的过程就是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变化,因此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是揭示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方面。首先介绍了碳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在生态系统长期动态过程的重建(如C3/C4植被的历史格局)、土壤有机碳周转周期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碳来源、周转周期、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和组分区分、同位素富集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归纳了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未来土壤碳循环同位素示踪的主要研究方向。
于贵瑞王绍强陈泮勤李庆康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循环放射性同位素
植被生化组分的遥感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从反演物理模型提取植被生化组分含量的角度 ,分别在叶片和冠层水平探讨了反演生化参量的方法。在叶片水平 ,利用实验室测量光谱数据 ,较为准确地提取了水分和叶绿素含量 ,通过比较真实光谱数据与利用模型和真实参数模拟的光谱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 :模型能否准确描述某个参数的作用是能否真正准确反演该参数的关键。在模拟的冠层水平 ,基于多阶段反演思想 ,采用了分步反演策略 ,最终较为准确地反演了生化参数。
颜春燕刘强牛铮王长耀
关键词:生化组分反演
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模型的验证与灵敏度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以建成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为基础,增加土壤pH值影响函数,利用3组土壤pH值迥异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这些定位试验在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农作方式和土壤性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pH值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6(n=137);模型输入参数的敏感程度为温度>外源有机碳>土壤pH值>难分解组分初值>降水>土壤粘粒。
于永强黄耀张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灵敏度碳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