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01-17)

作品数:14 被引量:1,027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效科欧阳志云赵荣钦段晓男逯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农田
  • 7篇固碳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土壤
  • 6篇农田生态
  • 6篇农田生态系统
  • 6篇固碳潜力
  • 2篇碳库
  • 2篇碳循环
  • 2篇土壤生态
  • 2篇土壤生态系统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农田土壤
  • 2篇减排
  • 2篇耕地
  • 2篇
  • 2篇CO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多通道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效科
  • 7篇欧阳志云
  • 5篇赵荣钦
  • 4篇逯非
  • 4篇秦明周
  • 4篇段晓男
  • 4篇黄爱民
  • 3篇韩冰
  • 3篇杨浩
  • 2篇吴庆标
  • 2篇冯宗炜
  • 1篇孙宏德
  • 1篇胡会峰
  • 1篇刘文兆
  • 1篇刘国华
  • 1篇张红星
  • 1篇朱平
  • 1篇刘英
  • 1篇曹志强
  • 1篇邓立斌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被引量:192
2008年
研究在搜集和整理全国典型农业长期定位实验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建经验公式估算了不同管理措施下我国农田土壤的固碳能力和潜力。通过施用化肥、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免耕措施,目前对我国农田土壤碳增加的贡献分别为40.51、23.89、35.83 Tg.a-1和1.17 Tg.a-1,合计为101.4 Tg.a-1,是我国目前能源活动碳总排放量的13.3%。通过情景分析发现,提高化肥施用量、秸秆还田量、有机肥施用量和推广免耕,可以使我国农田土壤的固碳量分别提高到94.91、42.23、41.38 Tg.a-1和3.58 Tg.a-1,合计为182.1Tg.a-1。农田土壤总的固碳潜力相当于目前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3.9%,对于全球CO2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韩冰王效科逯非段晓男欧阳志云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秸秆还田免耕固碳潜力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4年
从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因素出发,概括总结了我国有关的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提出了对农田碳增汇/减排技术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被引量:75
2006年
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作为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此。2005年2月16号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了植树造林、再造林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和工程,对大气中CO2的减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利用我国第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林业统计年鉴,依据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材积源——生物量方法对该工程实施5a来(1998—2002)的固碳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国际气候和外交谈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佐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工程区累计造林302.6 10^4hm^2、新增人工林累计固C21.32Tg(1Tg=10^12 g),其中,东北、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3个地区分别累计固碳6.39、12.59、2.34强。另外,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5a内累计减少木材产量964.98 10^4m^3,累计减少22.75Tg的碳释放。总体而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累计固碳44.07Tg,平均年际固碳8.81Tg/a,相当于我国每年CO2排放量的1.2%。
胡会峰刘国华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固碳能力人工林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81
2003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首先回顾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然后从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出发,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并提出了对这些功能进行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表1,参13。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中国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被引量:83
2008年
以国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评价了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和潜力。分析发现,通过减少畜牧承载量等方法恢复退化草地,我国草地土壤的有机碳库可以增加4561.62 Tg C,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和新疆。草场围栏、种草和退耕还草3种草地管理措施的固碳潜力分别是12.01、1.46 Tg.a-1和25.59 Tg.a-1,总计39.06 Tg.a-1。2004年是我国草地管理投资较多的年份,种草、退耕还草和草场围栏的工程面积均有较大的提高,3种措施新增的固碳能力分别为5.70、0.38 Tg.a-1和3.09 Tg.a-1,合计9.17 Tg.a-1。
郭然王效科逯非段晓男欧阳志云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草地土壤固碳潜力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管理方式等,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增汇与减排的一系列措施,如:科学施肥,推广保护性耕作法,科学灌溉等,以促进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大气中碳的浓度。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减排措施
CO_2红外分析仪在土壤有机碳矿化中的测试与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以LICOR-6262红外分析仪为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主体,改进附加密闭气路系统,着重探讨了密闭气路系统假定的平衡时间和测试环境温度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闭气路系统假定的平衡时间长短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且随着假定平衡时间的延长,测试结果呈不同程度的降低;②土壤样品的测试环境温度对土壤呼吸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相对测试要求的环境温度(25℃)而言,较低温度(20℃)对测定结果的降低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较高温度(30℃)对其的增加影响不显著(P>0.05)。
吴庆标王效科任玉芬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被引量:103
2005年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
关键词:固碳潜力农田土壤旱田水田
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被引量:31
2004年
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对象,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碳库和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在建立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农业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分县数据库基础上,估算了中国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库储量,为1.27(0.92-1.62)GtC(1015g),平均为C63.57thm-2,是全国C平均值45.38thm-2的1.4倍,并发现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量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经过一年的耕种后,农田土壤碳总的变化量为-22.97(-35.57—-10.37)TgC,变化率为-1.809%,C平均为-1.36thm-2,是全国C平均变化量-0.731thm-2的1.86倍,也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减少幅度较大,西南部相对变化不大或有所增加。通过DNDC模型模拟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经过耕种土壤碳损失量为0时,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3gkg-1。这点是土壤碳经过耕种后增加或减少的临界点。并通过情景分析,提出了增加东北地区农田土壤碳储量的措施。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孙宏德朱平周宝库
关键词:农田土壤碳库
耕地土壤碳固存的措施与潜力被引量:19
2004年
土壤CO2排放与土壤退化、土壤有机质(SOC)含量减少和土壤质量下降密切相关.耕地具有较大的碳固存潜力.通过采用最佳管理措施(BMPs)和进行土壤修复来提高土壤质量,能增加SOC含量和提高土壤生产力,并能部分起到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文章从土壤固碳的机制入手,系统总结了在耕作土壤碳固存方面的研究.从土壤侵蚀控制、退化土壤修复、保护性耕作、残落物管理,改善农作物制度等方面,论述了耕地的固碳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碳固存的措施.最后估算出耕地土壤总的固碳潜力为0.73~0.87 Pg/a.研究表明,在替代性能源开发之前,耕地碳固存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赵荣钦秦明周黄爱民
关键词:耕地耕作制度固碳潜力土壤质量SOC土壤有机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