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8JZD008)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高恒天李佩馨李赛君张义明赵金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孔子
  • 1篇道德人格
  • 1篇道德生活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转型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天命论
  • 1篇天命思想
  • 1篇秦汉
  • 1篇秦汉时代
  • 1篇人格
  • 1篇鲜卑
  • 1篇鲜卑族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高恒天
  • 1篇赵金国
  • 1篇张义明
  • 1篇李赛君

传媒

  • 3篇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孔子天命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2009年
天命论思想对孔子一生影响很大,他多次借用天命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根据,也为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复礼理想寻找精神动力。这在当时具有阻碍东周社会转型的意义,使他们认为复礼是天意,自己的努力与天意是一致的。天命论有巩固家天下的皇权专制社会的作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旧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在道德原则上的平稳过渡,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天命论在以理论的方式剥夺了人们的意志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取消了人们的责任意识,使中国社会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天命论看似简单,却对中华民族不能自发地走向自立、自强、自由、民主负有理论指导失败的责任。
张义明
关键词:孔子天命论道德人格
秦汉时代鲜卑族的道德生活及影响
2009年
秦汉时代,频繁的战争和交易活动敞开了鲜卑民族之道德生活。群婚习俗使其婚姻道德规范与汉人的迥然不同。对功利主义道德原则的过度奉行,不但使他们常常偏离民族间交往的正义原则,而且使他们在肆意欺凌弱者之时,又对强者妥协逢迎,北匈奴消亡后,民族成分变化了的鲜卑民族尤其如此。东汉后期,对勇健、智略以及公正诸美德的推崇使鲜卑民族建立了空前强大的政权,但对这些美德的偏离和疏忽使该政权又迅速分崩离析。
高恒天赵金国
关键词:秦汉道德生活
孔子“士不怀居”观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义
2009年
记载于《论语.宪问》中的孔子"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的思想,具有促进士进入"人才市场"的意义。史论结合地看,此思想推动了东周社会转型,对于其后家天下的皇权专制社会具有巩固作用。就肇始于鸦片战争的当代社会转型而言,此思想经过扩大化的理解,可以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
高恒天李赛君
关键词:孔子社会转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