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6-3)
-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廷林韩晓刚孙昕柴蓓蓓杨凤英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水厂常规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总磷被引量:12
- 2013年
- 有机物、总磷是我国地表水源主要污染物,涉及范围广,污染浓度高,是影响水厂出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以某水厂净水系统为依托,分析水厂常规工艺对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表水源水厂所采用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在22.1%~61.3%之间,平均去除率为38.3%;其中,混凝沉淀是常规工艺中去除CODMn的关键环节,占总去除效果的43%~68%,过滤环节去除率约为10%;温度和混凝剂投加量是影响CODM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常规工艺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约为60%~90%,冬季略低,其他季节略高;混凝沉淀单元与过滤单元对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25%~77%和40%~76%。在当前水质条件下,水厂现行工艺可满足常规状况下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需要。
- 韩晓刚黄廷林
- 关键词:有机物总磷去除率
- 城市给水厂常规工艺铬(Ⅵ)去除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VI)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m∥L时,投加混凝剂(PAFC)100mg/L,出水铬(VI)浓度为0.10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VI)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法还原沉淀法
- 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突发性污染风险源辨识
- 2013年
- 归纳了城市地表水源突发性污染风险源的分类以及对其的辨识方法,包括专家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幕景分析法等。借助现场调查法对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的突发风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事故源、工业源、流域源,内部源及自然灾害源5种突发性水污染风险源。其中,事故源、工业源主要为交通事故、人为破坏和矿产冶炼;流域源是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旅游业带来的污染;内部源表现为季节变化引起的水质突变,是目前威胁黑河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最主要风险;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可诱发其他多种污染,破坏性强。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 关键词:水源地突发性污染风险源
- 铁、锰、氨氮污染地下水源水厂净水工艺改造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西北某市地下水源水厂以消毒技术为核心净水工艺,对铁、锰、氨氮去除能力有限,出水安全隐患较高。以该厂原水水质特征为基础,以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为手段,开展铁、锰、氨氮污染地下水处理试验,为水厂改造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锰、氨氮是案例水厂主要风险因子,超标率分别为85.5%、34.9%,预测最大负荷分别为0.452、0.95 mg/L,是国家标准的4.5倍和4.75倍;铁超标率为20%,预测最大为0.315 mg/L,略高于国家标准要求,风险相对较小;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可应对锰、氨氮最大污染负荷分别为0.7 mg/L和1.1 mg/L,高于锰和氨氮的最大负荷预测值,可满足案例水厂净水安全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 关键词:地下水铁锰氨氮
-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在给水厂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3
- 2013年
- 基于模糊评价原理,针对传统模糊评价模型存在的评价因子选取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可比性差及超标因子存在性表述不直观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原理筛选评价因子,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以级别特征值J作为同级别水体水质优劣比较和超标因子存在性判定的依据,提高模型的实用性.最后应用该模型对西北某市地下水源水厂原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案例水厂原水合格率高于80%,且评价结果以Ⅰ类水为主,总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各年反映水体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所差异.当级别特征值J大于2时,无论最终评价结果优劣,均表明评价水体存在超标因子,且J值越大,水体状况越差.以筛选后的水质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所得评判结果更贴近水体实际状况,所得J值能更准确地反映超标因子的存在,使得最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级别特征值
- 硫酸亚铁还原法在突发性铬(Ⅵ)污染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针对水源突发性铬(Ⅵ)污染风险,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对铬(Ⅵ)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突发性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反应在较短的时间(10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在不改变原水pH(7~8)条件下,当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6mg/L,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时,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Ⅵ)与铁质量浓度分别为0.019、0.021m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求。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 关键词:硫酸亚铁
- 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总氮超标是大部分水源水库具有的共性水质问题.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上游来水氮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底泥內源氮释放对上覆水体水质影响巨大.因此,在泥水界面处对污染底泥进行合理修复以有效抑制底泥氮释放是解决总氮超标问题、控制水源水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修复方法,即覆盖填料、投加功能微生物和投加铁粉在界面处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填料覆盖技术具有更明显的脱氮效果,对氨氮的平均抑制率为83%,最高时可达92%,对总氮的平均抑制率达73%,且效果稳定.
- 黄廷林杨凤英柴蓓蓓孙昕
- 关键词: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修复法脱氮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