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C790013)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4
- 相关作者:常明明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研究——以土改后中南区为例被引量:4
- 2007年
-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南区各省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在功能上以互助互济为主,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私人借贷的空间,但不能完全替代私人借贷。
- 常明明
- 关键词:私人借贷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乡村借贷方式比较研究——以中南区为中心被引量:2
- 2008年
- 20世纪50年代前期,随着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在农村形成了私人借贷、国家农贷与农村信用社三者并存的乡村借贷体系。与当时的农村私人借贷相比,现代金融组织在借贷对象、借贷利率、借贷用途、借贷信用和手续、借贷期限等运作方式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却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现代农村金融组织运作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 常明明
- 关键词:建国初期私人借贷
- 土改后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及利率的历史考察——以中南区豫、鄂、湘、赣、粤5省为中心被引量:4
- 2007年
-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中南区5省农村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农村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形式较为简化,利率较低,功能上也以互助互济为主。
- 常明明
- 关键词:私人借贷借贷形式借贷利率
- 建国初期农村私人借贷的社会经济效果考察——以湘、鄂、赣三省为中心被引量:1
- 2007年
- 农村私人借贷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初期农民间的私人借贷主要是用于解决生活困难,借贷利率也低于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有少数农民因偿还债务而出卖少量的耕地,也有少数农民通过放债获得收入的,但只要存在借贷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而否定私人借贷的积极作用。
- 常明明
- 关键词:建国初期私人借贷借贷利率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由于受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低下的收入水平制约,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要远大于生产性支出;在生活性消费中,食物、衣着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支出占据绝大的比重。当时农户的消费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状态,是一种温饱型的、低层次的消费水平。
- 常明明
- 关键词:消费结构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初步考察--以鄂、湘、赣三省为中心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利用系统的档案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分别就农业劳动力的耕作能力和主要农作物亩需工量两方面,对20世纪50年代前期鄂、湘、赣三省农业劳动力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潜在性剩余率在25—45%之间,季节性剩余率在6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城市化的发展来逐步得到转移的。但在建国初期,由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制度安排。当前,中国"三农"问题日趋突出,与历史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 常明明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 建国初期国家农贷的历史考察——以中南区为中心被引量:6
- 2007年
-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 常明明
- 关键词:建国初期农贷绩效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研究——以鄂、湘、赣3省为中心被引量:6
- 2008年
-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调查资料为中心,系统探讨了鄂、湘、赣3省农家的收支对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与解放前相比,尽管农户的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受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及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制约,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依然很低,农户的盈余也是不稳定的。
- 常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