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724207)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兆顺尚金城李淑杰王冬玲张智超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市国土资源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低碳木薯—电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
- 2011年
- 通过分析木薯—电力生态工业园区主要产业链,从循环经济中层层面研究园区生产组织模式,尤其是园区内生物质发电系统中各个单元之间的产品、副产品、废物,以及能量和水的交换、再利用的设计分析,使园区内物质、能量、信息得以综合利用。经计算表明,所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与传统火力供电系统相比每年可减排CO2 12.28万t。园区的建立不但环境效益显著,还为农村电力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付殿峥李薇李萌文胡敬韬
- 关键词:节能减排木薯低碳经济
-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与支撑--以吉林省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基于吉林省1997和200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以及绿色投入产出表构建,对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约束和支撑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矿产资源开采业是吉林省附加值率最高的行业部门,但开发投入水平过低,削弱了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2)吉林省矿业为运输指向的行业;矿业的产出带动能力、居民收入带动能力以及劳动力吸引能力不高;(3)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潜力较大;油页岩、非金属矿产资源等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能够缓解能源瓶颈问题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4)吉林省考虑环境治理成本的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在0.26%-5.63%之间;受影响最大的是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重污染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投入对各部门产品价格影响减小。
- 刘兆顺李淑杰尚金城
-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 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与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运动特征及控制机理分析,构建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并运用控制理论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根据1999~200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实例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5年中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表现出渐近稳定系统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加大了系统协同发展的难度,影响中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刘兆顺李淑杰
- 关键词: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
- 中日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认为为落实和有效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完全有必要对战略环境评价进行研究。文章在阐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中日两国战略环境评价产生的背景、评价程序、主体范围等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为完善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 徐建玲尚金城
-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
- 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基于国内外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能力的驱动——状态——响应体系,并以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水平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阶段,且从不同年度的动态对比来看,可持续能力得到加强;(2)吉林省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耗竭速度较快,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低是制约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能力的主要因素;(3)吉林省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较低,社会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矿业技术人员比重较大以及地质勘探投入加大等因素有利于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能力的提高。
- 王冬玲张智超刘兆顺
-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矿产资源开发优先序列研究——以吉林省矿产资源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规划中对矿产资源开发类型的划分要求,构建综合反映矿产资源禀赋、市场供需状况、技术与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优先序列进行定量研究;在确定各矿种资源开发相对适宜性的基础上,建立矿产资源开发适宜等级划分标准,将吉林省矿产资源分为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与不适宜四类,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矿产资源开发类型划分及矿种优选提供依据。
- 张智超王冬玲刘兆顺
-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
- 哈尔滨市生态系统供需水平和发展能力动态被引量:4
- 2009年
- 衡量城市生态系统供需水平及定量测度其发展能力是确保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和修正的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对1998—2005年哈尔滨市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其供给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量度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供需状况,并对哈尔滨城市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哈尔滨市生态系统的需求大于供给,虽然研究区的生态赤字呈减小趋势,年降幅为2.45%,但生态系统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与发展能力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后者的升幅远大于前者,说明研究区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以消耗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城市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应从社会、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来调和生态系统供需矛盾,以实现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
- 蔡春苗尚金城
-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