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3-016)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郭述良张广宇刘平邬亭亭罗永艾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结核
  • 8篇噬菌体
  • 8篇菌体
  • 8篇分枝杆菌
  • 6篇杆菌
  • 5篇介入
  • 4篇免疫
  • 3篇微球
  • 3篇细胞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亚群
  • 2篇异烟肼
  • 2篇原位凝胶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体外
  • 2篇凝胶
  • 2篇气管镜
  • 2篇热法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药用植物研究...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郭述良
  • 5篇张广宇
  • 4篇邬亭亭
  • 4篇刘平
  • 4篇杨楠
  • 4篇张红梅
  • 4篇罗永艾
  • 3篇李洪敏
  • 3篇梁梅
  • 2篇朱春燕
  • 2篇史迎昌
  • 2篇王国治
  • 2篇温占波
  • 2篇陈志
  • 2篇李劲松
  • 2篇王巍
  • 2篇阎雪莹
  • 2篇彭丽
  • 2篇王向涛
  • 2篇沈小兵

传媒

  • 5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潜伏结核菌感染诊疗进展及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严峻,约1/3的人口存在潜伏结核菌感染。传统诊疗方法对潜伏结核菌感染效果不理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一直是临床诊断潜伏结核菌感染的唯一方法,而国内外研究发现7干扰素释放试验不仅能够诊断潜伏结核菌感染,尤其在诊断特殊人群的潜伏结核菌感染时更有优势。临床一直是以抗结核治疗6~9个月来彻底杀灭结核菌,但时间长。而短时间集中促使结核休眠菌复苏再给予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短,能够规范用药,因此这将成为未来治疗潜伏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甘易玲郭述良
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原位凝胶复合系统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制备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提高桉叶油的水溶解度,同时达到滞留病灶部位且缓慢释放的效果。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海藻酸钠制备空白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将两者结合后对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溶蚀及体内滞留性进行评价。结果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油率为(6.45±0.16)%,包合率(77.42±1.78)%。体外溶蚀实验表明,包合物原位凝胶复合系统的平均溶蚀率为(44.62±2.07)mg.cm 2.h 1。体外溶蚀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在24 h溶蚀完全;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检测体内滞留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可在裸鼠肺部滞留12 h以上。结论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原位凝胶复合系统可达到局部滞留并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冯瀚洲胡春晖朱春燕
关键词:桉叶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海藻酸钠原位凝胶
噬菌体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噬菌体疗法显得尤为重要,检测噬菌体的方法也层出不穷。通过电子显微镜、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等方法检测噬菌体,以及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定量检测噬菌体已经广为应用。但是,检测噬菌体的方法很多,在此对噬菌体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研究者的选择提供帮助。
张红梅郭述良
关键词:噬菌体
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耐katG基因突变过程的分析
2012年
目的在体外建立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药物产生的全过程,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的机理。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强毒株(H37RV)进行诱导试验,与30株临床耐异烟肼药物分离株共同做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序列分析。结果在第7代H37RV的PCR—SSCP电泳出现异常,经测序证实发生katG基因突变,与部分临床突变株的类型基本相同。结论用药物间断性地不断刺激结核分枝杆菌,是产生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药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楠张广宇刘璠李洪敏刘银萍杨栗坤张霞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测序
食管超声介入穿刺活检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报道
2010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系某部队飞行员。因“吞咽不畅2周,发现纵隔肿物6d”于2009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住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吃于硬食物时有不畅感,无胸痛、发热等,在解放军某医院检查胃镜2次,发现距门齿30cm食管外压,黏膜光滑,CT显示隆突下食管旁有2.1cm×5.0cm肿物,诊断“纵隔肿物性质待查”而转来我院。
林明贵张广宇李燕峰刘倩颖王丽苹杨坤周钟萍
关键词:纵隔结核淋巴结腔内超声检查
用于被动肺靶向的异烟肼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制备肺靶向异烟肼明胶微球。方法用乳化法制备异烟肼明胶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的因素;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确证微球的形成;用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并对异烟肼明胶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好,微球形态圆整,药物确己存于微球中;粒径在5.0~25.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90%以上,平均粒径为15.63μm,达到肺靶向要求;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93%和73.30%。常温放置6个月,其外观形态、大小及含量基本不变。结论制备异烟肼明胶微球的工艺简单稳定,可用于肺靶向注射剂的研究。
常江韩美华阎雪莹王向涛
关键词:异烟肼明胶微球乳化法肺靶向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裂解酶基因的表达与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预测的噬菌体D29裂解酶基因片段,鉴定其细胞壁裂解活性。方法:在分析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开放阅读框序列的基础上,用PCR法从噬菌体D29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与裂解酶同源性较高的序列gene10,将其克隆入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后,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对诱导培养重组菌进行混浊度测定、透射电镜观察以鉴定其裂解活性。结果及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UV-gene10并使gene10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能有效降低宿主菌培养液混浊度,降解宿主菌细胞壁,证实gene10表达产物为噬菌体裂解酶,并推测其为非经典分泌蛋白。
杨文慧于龙胡凌飞温占波李劲松
关键词:裂解酶
环丙沙星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2013年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用环丙沙星壳聚糖微球。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处方中影响制品外观、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因素。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42.31±7.85)m,载药量(14.20±0.61)%,包封率(56.43±1.31)%。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2 h和48 h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4.3%和92.1%,提示制品具有缓释效果,有利于减少给药频次。
陈冬志洪洋杨楠李春晓张广宇
关键词:环丙沙星壳聚糖微球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环节中最佳感染时间的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的关键环节,即最佳感染时间。方法观察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中噬菌体1)29分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0.0.5、1、1.5、2、3、4、5、6和8h对噬菌斑数量的影响。并且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噬菌体D29与结核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共同孵育0、15、30、60、90、120、180、240、360min时,噬菌体的吸附、感染和增殖情况。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结果确定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环节中的最佳感染时间。结果噬菌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3—4h时,噬菌斑形成数量达到高峰[(321±2.65)PFU],4h后噬菌斑开始出现下降,5h时噬菌斑数为(300±5.62)PFU。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噬菌体I)29与耻垢分枝杆菌接触15rain后,即开始吸附耻垢分枝杆菌,3h后完成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噬菌体D29与结核分枝杆菌接触3~4h时吸附感染部分结核分枝杆菌,6h后完成子代噬菌体合成。结论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需要多个环节,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大量标本,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以3h作为感染时间最为恰当。
彭丽罗永艾沈小兵王国治
关键词:分枝杆菌噬菌体
动物气溶胶吸入毒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平台建立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新发空气传播疾病越来越频繁.2013年初,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气污染,特别是华北地区;另外,从2003年至今,已经新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SARS、高致病...
李劲松温占波杨文惠李娜王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