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LN-908-01-03-06)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年斌宋伦李爱杨国军宋广军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鸭绿江口湿地鸻鹬类停歇地的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鸻鹬类能量补充来源相对匮乏,饵料生物量的更新速度较慢,所提供的能值也相对较低,江户明樱蛤、青蛤(幼体)和长吻沙蚕是鸻鹬类的主要食物来源。鸻鹬类主要集中在低潮带下区觅食,在北迁高峰期对低潮带下区饵料生物影响较显著,尤其对江户明樱蛤丰度影响最明显。泥螺作为优势种,生态位最宽,分布于整个调查断面和潮带,但因体表分泌一种毒性粘液而不被鸻鹬类取食。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在鸻鹬类迁徙高峰期之后,饵料丰度和生物量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目前人类对鸻鹬类的威胁显现较小,但使人类—生态系统—滨鸟之间持续和谐统一,必须综合考量鸭绿江口湿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各关键组分之间的生态关联,兼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 宋伦杨国军李爱王年斌
- 关键词:生物生态摄食压力潮间带
- 鸭绿江口浅海海域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估算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对鸭绿江口海域初级生产力生产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根据PARSONS-TAKAHASHⅡ营养动态模型Q=(BEn)×k,对鸭绿江口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壳长1.5、2.0、2.5cm的菲律宾蛤仔年养殖容量分别为189 356.60、221 970.71、249 717.05t,养殖容量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春季单位面积可放养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1.48kg/m2,深水养殖为1.17kg/m2;夏季单位面积可放养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0.17kg/m2,深水养殖为0.32kg/m2。该区域菲律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已经大大超过其单位面积最佳放养容量,这也是导致该区域菲律宾蛤仔疾病频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 宋广军张雪宋伦王年斌李爱
- 关键词:养殖容量菲律宾蛤仔初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