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067)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傅国胜蒋晨阳孙雅逊蒋汝红盛夏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除颤器植入术中T波感知测试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术中可能出现的T波误感知(TWOS)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13年2至12月期间人选因遗传性心律失常而植入ICD的患者7例,ICD术中通过主动起搏导线连接体外ICD及调整ICD感知灵敏度的方法,测试其在各种型号ICD中的心室感知情况。根据ICD的相应感知策略画出真实比例的感知曲线,并据此选择ICD型号。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7例遗传性心律失常中5例Brugada综合征、1例长QT综合征和1例短QT综合征患者进行ICD植入术或ICD更换术中的体外测试,在最大感知灵敏度下(0.15 mV),Virtuoso及Consulta ICD在2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和1例短QT综合征患者中出现TWOS,其余4例患者未出现TWOS;在默认设置下(0.3 mV),Consulta ICD在1例Brugada患者中偶尔出现TWOS。Epic ICD在短QT综合征患者中出现TWOS。连接Fortify及Vitality、Teligen ICD在最大感知灵敏度下,7例患者均未出现TWOS。随访8个月,未出现TWOS及误治疗。结论 ICD植入术或更换体外连接ICD进行测试能够对T波感知进行评估,可能有助于避免潜在的TWOS。
- 孙雅逊金金花陆琴刘强张祖文蒋晨阳傅国胜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
- ICD植入术中的体外测试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ICD植入术中进行体外连接ICD进而对ICD的心室感知、起搏等功能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存在的误感知进行评估。方法选取8名ICD更换术患者,术中通过主动起搏导线连接体外ICD方法,对多个品牌ICD进行测试其心室感知、起搏阈值及阻抗等,并比较体内ICD与体外连接ICD腔内图。在体外连接ICD时将心室感知灵敏度调为最大并观察是否有心室误感知。结果体外连接ICD与体内ICD相比,心室感知振幅无明显差异(15.54±4.43mV vs.15.55±4.54mV,p=0.84),腔内图形相似,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1.13±0.68V vs.1.03±0.60V,p=0.20),起搏阻抗有所增加(549±131Ωvs.512±132Ω,p<0.001);不同ICD的R波振幅不同,但均满足临床要求;不同ICD提供不同通道的腔内图,心室R波振幅与心室放大器通道的腔内图振幅相一致,与双极感知通道的振幅不同。8名患者在最大心室感知灵敏度情况下均未出现心室过感知。结论更换术中体外连接ICD能够模拟ICD在体内的感知情况,可能对评估潜在的误感知有所帮助。
- 孙雅逊姜江芬盛夏蒋汝红陈世权何红傅国胜蒋晨阳
- 关键词:ICD振幅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
- 老年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误放电原因分析及处理
- 2013年
-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放电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 对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应用体外程控仪记录误放电发生时的事件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 95例患者共随访235例次/年,出现ICD误放电16例,误放电原因包括心室误感知7例(43.7%),室上速误认为室性心动过速4例(25.0%),其他误放电5例(31.3%),包括ICD电极磨损2例(12.5%),肌电干扰、肌肉电刺激仪、电极磨损合并肌电干扰各1例(各占6.3%).经程控及无创处理后可减少及避免再次误放电11例,其中1例经程控后出现感知低下,未能正确识别心室颤动,经体外除颤后转复;余5例经有创处理好转. 结论 植入ICD患者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误放电,可根据不同ICD进行相应参数调整,在保证ICD感知灵敏度的同时减少误放电.
- 姜文兵孙雅逊王毅张建华黄翯蒋晨阳傅国胜
- 关键词:除颤器植入型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