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DS2007055)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宗军卢光明朱宗明季学满周长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徐州医学院金湖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CT
  • 1篇动脉成像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术
  • 1篇双源CT血管...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成像
  • 1篇脑静脉
  • 1篇脑静脉畸形
  • 1篇颈部血管成像

机构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金湖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宗军
  • 3篇朱宗明
  • 3篇卢光明
  • 2篇季学满
  • 1篇张龙江
  • 1篇李林
  • 1篇周长圣
  • 1篇郑玲
  • 1篇蔡军
  • 1篇李峰
  • 1篇王秀玲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源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评价双源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对照。方法:2007年3月至11月对临床拟诊主动脉病变的57例患者行双源CT主动脉成像。根据双源CT图像确定是否存在主动脉病变以及类型和范围。部分患者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57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2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另外6例正常。同时有9例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6例与CTA一致,1例漏诊,2例升主动脉瘤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1例行DSA,结果与CTA相近。1例行MRA,与CTA一致。结论:DSCT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主动脉的无创性成像,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蔡军张宗军郑玲张龙江卢光明
关键词:主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在缺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经DSCT检查的477例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对图像的质量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TA进行评估。颈部CTA质量分为3级:优秀(血管显示清晰,无任何运动伪影,能很好地用于诊断)、良好(血管显示较好,有较少运动伪影,可用于诊断)、差(血管显示不清楚,有伪影,病变处显示不清楚,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果:CTA优秀者420例(88.1%)、良好44例(9.2%)和差13例(2.7%);其中134例CTA正常,占28.1%,34例颈动脉解剖结构异常,占7.1%。295例患者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61.8%,颈动脉支架置入11例(2例为双侧),占2.3%,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闭塞1例,颈部占位3例。结论:双源CT是一种创伤较小、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可对颈动脉器质性病变和颈动脉狭窄进行评估。
李峰朱宗明张宗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和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CVM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磁共振脑静脉成像检查,3例行磁共振脑动脉成像检查,8例患者行CT检查,包括平扫2例,增强4例,CT脑动脉造影检查2例。17例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CVM,其中3例为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有21个CVM中,幕上7个,幕下14个。12个CVM为浅型,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9个为深型。CT平扫均不能显示CVM的直接征象,增强CT、CT脑动脉造影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磁共振脑静脉成像也能清晰显示CVM。结论:CVM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CT动脉成像以及MRI均能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对其做出诊断。MRI检查可显示合并的其他异常表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王秀玲张宗军朱宗明季学满卢光明
关键词:脑静脉畸形CT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好发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方法:对1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将颈动脉DSCTA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性质以及血管狭窄的程度。结果:1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老年患者中,122例(270处)可见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5.6%,其中54.1%(66例,172处)为钙化性斑块,11.5%(14例,22处)为非钙化性斑块,34.4%(42例,76处)为混合型斑块;84例粥样斑块为多发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115处,颈内动脉颅外段65处,颈总动脉起始部位36处,颈总动脉中段29处,椎动脉25处。122例患者中83例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8例、血管闭塞10例。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钙化性斑块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双源DSCTA可清晰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受累血管的狭窄程度。
朱宗明张宗军季学满周长圣李林卢光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双源CT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