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38)
- 作品数:59 被引量:476H指数:13
- 相关作者:苏维词张凤太杨吉易武英潘真真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能源消耗和农业生产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
- 2016年
- 以重庆市1985-2013年煤炭能源、天然气能源、油料能源、电力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平均气温为数据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随着煤炭能源、天然气能源、油料能源、电力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使得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故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 杨吉
- 关键词:能源消耗农业生产平均气温
-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浅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分析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贵州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及农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袁俊张军以赵卫权苏维词
- 关键词:农村经济
- 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伦丹周文佐苏维词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
- 都市圈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人为驱动力研究
- 2017年
- 都市圈边缘带区位特殊,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驱动过程特征明显。以重庆都市圈边缘带的沙坪坝区为例,利用2006、2013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SPSS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和2013年间各类型土地转换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增加量最大,增加了48.41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4.17km2。水域和耕地呈减少趋势,耕地减少量最大,减少了45.08km2,水域减少了37.50km2。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政策指向、社会驱动、经济刺激等是土地转换的主要驱动力,并据此提出了应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措施。
- 郭晓娜苏维词李强贾若楠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 金佛山不同高程泉水理化性质及变化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岩溶动力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研究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手段,对该区域不同高程岩溶泉水理化性质及变化的比较,分析环境因素差异对其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海拔碧潭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而较高海拔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反映了区内不同高程地质环境特点;地下水的运移时间(内部)因素和高程决定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外部)因素共同决定了泉水离子饱和程度;泉水的水化学特征日变化特征对比表明,高海拔地区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复杂,且恢复初始平衡状态更为缓慢.该研究可为金佛山地区不同高程自然生态保护及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 左太安刁承泰孙秀锋孙在斌
- 关键词:岩溶泉溶蚀作用理化性质重庆金佛山
- 典型喀斯特城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评价——以贵阳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2年
- 运用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喀斯特发育典型的贵阳市区域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模型,运用模糊集对模型计算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2—2010年贵阳市水资源系统综合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分别为0.5、0.49、0.42、0.46、0.42、0.34、0.41、0.48,整体处于颉颃阶段。今后应对城市河段和部分工矿企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实行高污染企业转移或疏散,降低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产业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型小区建设;加大对石漠化治理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蓄水能力;加大水利工程、集雨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客水资源利用率,调整国民经济布局,使之与水资源时空分布相匹配等,以提高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能力,促进整个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 易武英苏维词
- 关键词:水资源耦合度可持续发展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本研究基于快速城镇化视角,以安徽省2010~2013年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账户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全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5735 hm^2/人增长到2.757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473 hm^2/人减少到0.3444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表明安徽省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同时运用GM(1,1)模型对2014~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生态赤字继续增加,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据此,本研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 高静苏维词许均
-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灰色预测
- 基于GIS和AHP的黔中地区建设用地后备资源诊断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合理的建设用地是城市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以贵州省黔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选取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3个方面的8个因子对研究区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因子权重,结果表明:1总体上研究区用地以较不适宜和较适宜建设用地为主,比例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32.15%和39.71%,整个黔中区域适宜建设用地(适宜、较适宜)面积为25 850.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07%,说明黔中地区适宜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2很不适宜和适宜建设用地面积最小,比例分别为5.33%和8.36%。3空间分布上,研究区适宜建设用地(适宜、较适宜)主要分布在中部贵阳市境内大部、修文、黔西、安顺和福泉等地。
- 李威李一兵杨家芳赵卫权周文龙
- 关键词:GIS
- 贵州省玉屏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度等相关模型对玉屏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引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玉屏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3年期间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有所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发展;1999—2013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显著,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支撑。
- 王雅敬谢炳庚苏维词王金艳
-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
- 基于RS和GIS技术的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诊断被引量:7
- 2013年
- 乌江位于云贵高原斜面上,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地质地貌独特,岩溶地貌广泛发育,由于长期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质量受到重大威胁。本文以乌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境内)41个地区为研究区,以2010年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RS和GIS技术获取景观格局信息,构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GIS图形叠置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划分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将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Ⅰ)、较好(Ⅱ)、一般(Ⅲ)、较差(Ⅳ)4个级别。结果显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较好、一般、较差的面积分别为7 710.8km2、26 208.3km2、15 704.3km2、16 106.1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7%、39.9%、23.9%、24.5%。总体上,流域的西北、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流域的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不同县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显著。
- 易武英苏维词
- 关键词:生态环境熵权法乌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