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1XZW12)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赵金钟张德明更多>>
相关机构: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诗歌
  • 2篇新世纪诗歌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化
  • 1篇隐喻
  • 1篇散文
  • 1篇散文理论
  • 1篇散文理论研究
  • 1篇诗集
  • 1篇抒情
  • 1篇图景
  • 1篇纵论
  • 1篇作客
  • 1篇写作
  • 1篇历史图景
  • 1篇陈列
  • 1篇创作客体
  • 1篇创作论

机构

  • 4篇岭南师范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赵金钟
  • 1篇张德明

传媒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历史图景的寻找、陈列与重构——评梁平诗集《深呼吸》被引量:1
2015年
诗人梁平极其认真地穿街走巷,叩击散落在现代都市各个角落的文明碎片,并通过这些碎片所透露的历史细节或遗留的斑斑痕迹,描述巴蜀大地曾经的繁华,拼贴或重构巴蜀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巴蜀人家的世间万象,供奉远古而来的巴蜀精神。这里,梁平实际是在完成一种宏大叙事。只是他放弃了宏大叙事既有的张扬风格,选择了"低调"姿态。这是其诗集《深呼吸》的全部要义。
赵金钟
关键词:诗歌
口语写作中的去修辞化批判
2014年
新世纪以来的口语写作存在着去修辞化的倾向,不少口语诗人不在语言修辞上下功夫,只是一味直用口语、倚重叙事或者依赖反讽,从而造成了诗歌语言的单薄和想象空间的狭窄。去修辞化的口语写作,既无法充分挖掘现代汉语的语言潜能,又无法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同时也对百年新诗的艺术形象造成了一定损伤。因此,对这种去修辞化的诗歌写作倾向加以反思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张德明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
论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叙述策略
2014年
21世纪以来,因"第三代"而来的叙述之风依然盛行,但表现得不再像"第三代"同仁那样狂热与偏执。一些诗人开始自觉地将叙述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诗写之中。同时,也开始思索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其与生俱来的某种局限,不再把它当成无往而不胜的艺术图腾。辩证地处理抒情与叙事的关系,力争让叙事与抒情作无间的融合,让诗性表达在多元共生的状态中完成,已成为诗人写作的共识。"冷抒情"、"留有余地"的叙述方式以及运用细节、场景、戏剧手法构建诗的"隐喻"体系等,成了叙事性写作的重要手段与策略。
赵金钟
关键词:诗歌隐喻
胡风的“创作论”
2015年
胡风对包括创作主体、客体以及形式与技巧诸问题在内的文学创作过程的探讨、研究非常深入。他对创作本身规律的理解独到而深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目前对于胡风创作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到位。偶有研究,也多冠以"现实主义"或在"胡风现实主义思想"的体系内泛泛叙述。这不利于完整理解胡风文艺理论体系,也不利于其创作理论现实指导作用的发挥。
赵金钟
关键词:创作客体
王兆胜散文理论研究纵论被引量:1
2016年
王兆胜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散文研究专家。他的学术视野开阔,"史"的意识清晰,其学术研究持论的重要策略是比较方法。文体之间的比较、作家之间的比较与作家自身的比较是此种方法展开的三个向度;而"脑"与"心"的辩证则是王兆胜持论的重要尺度。思想与灵悟高度融合而成的散文作品才是"人类理想的散文",兼顾了思想与灵悟的散文理论才是理想的散文理论。王兆胜谈论问题习惯于强调辩证,这是一种可贵的学术自觉。
赵金钟
关键词:散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