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3115)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勇吕东平龚正良刘子庚王琳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研究进展浅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电化学能源储存设备,其性能的评估与监测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是评估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相关文献依据电化学反应、离子扩散及电迁移过程建立的原始物理模型,利用引入电极副反应、两相反应、应力和能量等因素,进一步发展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较详细地说明了这些模型的电池充放电过程、锂离子浓度分布、电流分布、电极材料荷电状态、应力及循环容量衰减等因素在模拟电池实际运行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物理模型的数学处理和简化,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 王大为李东江李军杨勇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MnSiO_4固体核磁共振谱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应用水热-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2MnSiO4正极材料.由XRD、FTIR、固体NMR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表征、分析样品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主相为Li2MnSiO4,同时存在少量Li2CO3杂质.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90mAh·g-1,但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结构坍塌、分解导致其容量衰退明显.
- 程琥刘子庚李益孝陈忠杨勇
- 关键词:LI2MNSIO4固体核磁共振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 锂离子电池若干正极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2年
-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与其正极材料密切相关,富锂层状氧化物及新型聚阴离子化合物作为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引起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进展.重点针对材料结构、物理化学(尤其是电化学)特性、电化学反应机理的原位谱学研究以及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及评述.
- 杨勇龚正良吴晓彪郑建明吕东平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正硅酸盐正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正硅酸盐正极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高安全性能、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几年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际上正硅酸盐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着重从此类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研究、电化学性能及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综合分析正硅酸盐材料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结构研究存在的争议以及性能和机理研究上的难点,分析并展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吕东平王琳杨勇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2F_3的原位XRD及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3V2(PO4)2F3/C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利用电化学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及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SS-NMR)技术研究了Na3V2(PO4)2F3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过程及Li/Na嵌入-脱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Na3V2(PO4)2F3的电极反应按嵌入-脱出反应机理进行,充放电过程中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我们还发现Na3V2(PO4)2F3与电解液接触后与电解液中的Li+发生部分交换反应形成LixNa3-xV2(PO4)2F3.在首次充电时,Li+和结构中Na1位置的Na+共同从晶格中脱出;而首次放电过程中,Na+和Li+共同嵌入到晶格中;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是Li+和Na+的共嵌入-脱出反应.
- 郝小罡刘子庚龚正良文闻谈时杨勇
- 关键词:MAS离子交换锂离子电池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CoxMn(1-x)SiO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及球磨包碳技术合成Li2CoxMn1-xSiO4(x=0、0.1、0.3、0.5、1)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充放电曲线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与Li2MnSiO4/C和Li2CoSiO4/C作对比.掺钴可以改善Li2MnSiO4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
- 王琳吕东平杨勇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