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10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振东于萍程彪杨晓魏月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渤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异化
  • 4篇主义
  • 4篇唯物
  • 4篇唯物主义
  • 3篇德意志意识形...
  • 3篇哲学
  • 3篇历史唯物主义
  • 3篇《德意志意识...
  • 2篇思辨
  • 2篇资本批判
  • 2篇历史观
  • 2篇分工
  • 1篇以人为本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异化劳动
  • 1篇异化理论
  • 1篇异化思想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形式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
  • 4篇渤海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振东
  • 4篇于萍
  • 3篇杨晓
  • 3篇程彪
  • 2篇魏月
  • 1篇白利鹏
  • 1篇袁芳

传媒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自然法的自我扬弃——霍布斯、卢梭和康德自然法理论对黑格尔法哲学的三个启示
2016年
探讨近代自然法理论和黑格尔法权思想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批判,本文则尝试换一个角度谈谈二者的承继关系。黑格尔将自由意志的理念规定为实现社会生活与政治结构中理性法则的存在论起点,这是深受近代自然法理论影响的结果,这一影响突显于近代自然法对黑格尔的三个启示:霍布斯认为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无法彻底施行,我们要贯彻自然法就要把自然权利的世界转变为市民法的世界,这启示黑格尔关注自然状态的否定作用;卢梭提出通过普遍意志为社会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奠定基础,在普遍意志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自然法,这启示黑格尔思考用新的自然法来保障现实社会的自由;康德提出通过个体的理性自由意志构建合理的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这启示黑格尔把自由的理性法则归之于意志,并且采用自由的理性法则来显示权利或法的内容。
魏月程彪
关键词:自然法自由意志
走出需要的困境——论马克思“人的需要”思想的三重维度
2015年
哲学与其一直在抽象化地追问"人是什么",不如将这一追问更现实、更具体化为"人需要什么"。以人的需要为历史切入点,更加凸显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根基,人总是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生产、生活并在需要的满足和再生之中创造历史、发现历史,这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应然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的批判本性观之,现代社会人的需要并非完美,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需要思想批判、反思着现代社会人的现实需要所遭遇的困境,依托现实维度、关系维度、历史维度三重维度,使得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思想更彰显出现实的理论能力和批判的、革命的本性,并为走出人的需要的困境提供了可能。
王振东白利鹏
关键词:现实维度历史维度
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何以可能——兼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趣被引量:2
2016年
资本主义的时空扩张宣告了异化时代的来临,隐匿于背后的则是资本逻辑的强势操控。马克思尽其毕生致力于发现这一恐怖逻辑瓦解自身的现实条件,而这些条件恰恰就蕴含于异化世界之中。与大多数仅仅对现实的异化持否定和批判之态的后现代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更深刻地意识到异化现实本身即为走出异化提供了现实可能。资本逻辑自身的瓦解就在异化时代的物质条件中,就在身处异化中人们的反思与觉醒中,就在生活于异化世界之中人们的改变世界的实践中。这正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旨趣所在,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构也彰显在异化理论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之中。
王振东
关键词:资本逻辑瓦解异化
直面异化本身:从“异化劳动”到“异化历史”——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超越本性
2016年
学界中曾有人质疑:马克思哲学后期的异化理论"衰退了",但是,经过研究以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异化劳动"到"异化历史"的转变彰显了其超越本性:其一,马克思将异化置于历史中考查并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实践中特定的历史阶段,超越了先前只将异化置于与人类劳动本性的对立地位,进而实践性地超越了带有某种解释性理论的先定预设;其二,马克思直面异化本身并寻求内在其中社会变革的现实契机,超越了因对异化的过度批判而造成其被泛化、抽象化。正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反驳上述质疑,而且,自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以来直至形成于最终颇具影响的《资本论》,马克思正视了人类社会的"异化阶段"并洞察了其中所蕴含的肯定性历史因素。
王振东
关键词:异化劳动
马克思主义需要观视角下的中国梦被引量:1
2014年
需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根本范畴。以马克思主义需要观为视角审视中国梦,启示我们:现实的人与现实的需要指明了中国梦的主体是有需要的主体;需要动力思想揭示出中国梦实现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的需要;需要的理论意义表征了中国梦的最终价值指向是需要的解放与人的解放。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既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观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需要观,是其在当代的真正践行和发展。
于萍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中国梦以人为本人民幸福
人的解放及其现实道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思辨历史观批判的真实意蕴被引量:2
2016年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的考察并不是一般的实证历史科学。与思辨历史观相同的是,这一思考是建立在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元反思活动,其基本目标是把握历史的本质规律、实现人的解放;与思辨历史观不同的是,这一思考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自由发展",它反对青年黑格尔派将人的解放等同于思想解放的传统观点,转而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角度出发理解现实对象。这样一来,马克思不仅自觉到了思辨历史观的现实前提,把握到了观念由以产生的物质基础,更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各种观念,将人的自由解放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相联系进行理解,从而确立改变世界的现实道路,为人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实现了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真正统一。
魏月程彪
关键词:世界观历史观
资本批判的需要观——以《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为中心的分析
2014年
需要理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研究需要,而是与《资本论》的内在目的一致,是从资本批判的视角来研究需要的,是资本批判的需要观。集中体现必要需要、奢侈需要、社会需要;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和"需要体系"几个问题中。马克思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需要才会作为人的需要被提出、实现和满足。
于萍
关键词:资本批判
思想的客观性与人文科学的逻辑
2016年
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层次与人文科学的逻辑是息息相关的。自我意识平面以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所确立的"客观性",在人文世界中表现为反思判断力提供的生命情感的有机统一性。马克思把人文世界的作品指认为思想想像现实的意识形态幻觉,科学的社会学要寻找"作为物的意识",而"作为物的意识"就是符号。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以符号间的内在反思性为"思想的客观性"奠基,相关符号的对立关系形成了文化中的推理,建立了文化符号的后天必然性,提供了人文创造得以可能的"大写的认识"。
杨晓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需要范畴——以资本批判为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基于资本论的视阈,通过考察需要与分工、交换、货币、资本几个重要范畴的关系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需要范畴。需要的扩大是分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的差别是交换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需要的一体化是货币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新需要的不断创造是资本流通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分工、交换、货币、资本都是人的社会关系,它们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的需要。
于萍
关键词:分工货币资本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
2015年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人的自由解放的真实内涵就是现实的个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对人的自由解放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途径。在批判意识形态理论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确立起了"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程彪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